奔跑的独角兽:为什么是物流?为什么是日日顺物流?

奔跑的独角兽:为什么是物流?为什么是日日顺物流?

下一个高成长行业在哪里?

在5月份举行的2019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投资人们意见相当一致。医疗健康、文化娱乐、教育……这些已经形成热度的行业自然在列,还有一个虽不如它们显眼, 但也不断被提到的行业——物流。

在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今年发布的《2018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中,上榜的202家独角兽企业里,有19家属于物流行业。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硬件等一众大热行业中,物流拿下了将近十分之一的席位,印证着彼时聚集在青岛的投资大咖们,眼光还是毒辣。

榜单中排名第4的菜鸟网络就属于物流行业,估值高达300亿美元,属于超级“独角兽”,规模与许多上市公司相比也丝毫不落下风。榜单下拉,来到第80名,就能看到青岛的日日顺物流,估值17.38亿美元。在青岛上榜的4家独角兽企业中,日日顺物流估值仅次于杰华生物,排名第二。

没有穿白大褂的科学家、没有键盘上手指如飞的程序员、没有超大PPT作背景的商业模式推介,看上去有点糙、有点土、有点传统的物流业,缘何如此受资本青睐,诞生了19家估值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日日顺物流又是靠着哪门“功夫”跻身独角兽之列?

今天,“涛君”就要琢磨琢磨这个问题。

NO. 1|壹

“红海”中的细分“蓝海”

以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经验,想到物流时你会想到什么?

是汗流浃背的快递小哥、走街串巷的电动三轮、楼下并排的丰巢货柜;

再远一点,是城郊嘈杂的物流园区、几天就能横穿中国的大货司机和港口进进出出的货轮。

在大多数人接触不到的地方,物流还涉及到仓储、分拣、干线运输,跨国物流还有报关、拼箱、多式联运等环节。

据统计,201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到13.3万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4.8%。这一比率,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0%以下,所以中国物流业的优化升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大背景下的机遇。

10年不到能孕育出19家估值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说明物流业发展空间还是相当广阔,像是一片蓝海。

但不可否认,物流作为一种传统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批行业龙头,众多耕耘了几十年的物流企业,已经建立起了稳定的货源、运输、配送渠道,加上物流发展初期所需的高额投入,也让后来者难以插足,龙头的地位难以动摇,物流似乎又是一片红海。

那么,资本到底看好了物流的哪一部分呢?

仔细看上榜的19家物流独角兽企业,“涛君”发现,它们所经营的领域,其实大多数在普通人的生活范围之外,而且几乎全部错开:

菜鸟网络、菜鸟驿站依靠的是阿里系电商;达达-京东到家依靠的是京东的网络渠道和达达的配送体系,做同城零售和生鲜配送。这是与大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

同样瞄准仓储,易商做的是大规模枢纽仓库的共享,丰巢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短时存储。

在货运领域,货拉拉做的是同城货运、安鲜达聚焦冷链物流、普泰强在港口物流、惠龙易通专注多式联运、越海全球供应链提供的是跨国物流解决方案。

做软件或平台开发的罗计、云鸟、G7,分别注重企业软件开发、同城配送平台和物联网平台。

日日顺物流赖以立足的细分领域,则是大件配送。

只有同做最后一公里综合物流的闪送和点我达,以及同做零担物流(即散货拼箱)的安能物流和壹米滴答,业务上有些许重合,但更各有侧重。

不难看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互联网+的发展,以及货物种类的多样化,催生出了物流行业的一个个新兴细分市场。这些细分市场,更考验物流企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其实就是朴素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依靠中国庞大的市场体量,每个细分领域都是独角兽乃至超级独角兽的温床。

在大件配送这个温床上,长出的独角兽就是日日顺物流。

NO. 2|贰

独角兽都要有硬底子

“传统的物流基础是最基本的,基础必须做好,做好之后才能往外延伸。”

交谈中,日日顺物流总经理于贞超不断地向“涛君”重复这句话。虽然在“涛君”问到日日顺物流对自己的定位时,于贞超一再强调他们与传统物流的区别在于日日顺物流具有“互联网生态属性”,但每次也不忘再强调一下传统物流基本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海尔这个家电航母中孵化出来的企业,日日顺物流在全国管理着五六百万座仓库,而且能够在大件配送上,实现对全国所有区、县一级的覆盖,仅凭这一条,日日顺物流就几乎可以稳稳占据全国大件配送物流企业的头部梯队。

此外,日日顺物流也继承了海尔对供应链管理的优秀水平,除了最起码的按时送到,日日顺物流还可以借助深入中国大中小城市乃至乡镇、村庄的无数海尔售后服务点,真正做到延伸服务下沉到最基层。

在涛君看来,这个打穿了从一线城市到无名村庄的服务平台,是日日顺物流手中的王牌,也是其它企业想复制也复制不走的核心竞争力。毕竟这是海尔在家电发展的黄金时期,耗费了几十年才建立起来的服务平台,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大势已过,当下就算仅从成本考虑,也很难进行复制。

配送本身,日日顺物流也在为用户需求不断完成自我挑战:

福建县城用户订购的海尔冰箱,只需要一位物流师傅就能让产品穿过狭窄的楼梯轻松入户,因为配备了爬楼机;

四川用户订购的洗衣机包装箱外有智能芯片,可以全流程监控商品在运输途中的状况;

打造24小时全自动无人黑灯仓库,作业效率提升一倍的同时,拣货正确率可达100%……

或许阿里巴巴就是被日日顺物流的硬底子所吸引,所以才在2013年12月投资日日顺物流18.57亿港元。

从那以后,每年“双十一”阿里系电商大件配送的第一单,就都是由日日顺物流送出,时间一次比一次提前。2018年“双十一”,日日顺物流仅用时12分钟,就将一个0点下单的海尔酒柜,送到了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客户家中并完成安装。

从下单到送达,仅仅12分钟,一是展示了日日顺物流的仓库布局密度,能就近调货,二是展现了日日顺物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从配送到安装一气呵成。

这就是日日顺物流得以“江湖成名”的硬底子、真功夫。

NO. 3|叁

将物流服务发展成商业平台

不过,独角兽企业作为投资界提出的概念,更加关注的还是未来发展。日日顺物流能够跻身独角兽之列,凭借的肯定不只是过去积攒下的硬底子,更得有面向未来的“商业模式”,仅靠“送货”这一项技能,肯定难以撑起17.38亿美元的估值。

前文提到的日日顺物流所“继承”的各种海尔积攒下的平台优势,很难复制但不是不可复制。如果真的有大规模资本,出于某种目的要重建一个打通一线城市到乡村小镇的大件配送体系,也并不是不可能,例如京东就另起炉灶,撇开一众物流企业自建了仓储和配送体系。

能够支持日日顺物流跻身独角兽行列,一定得是日日顺物流发掘出了资本无法买到或者短时期内难以买到的东西。

于贞超告诉涛君,这个资本很难买到的东西就是场景物流。

于贞超讲了这样一个事例,来帮助涛君理解什么是场景物流:

当日日顺物流在为用户提供送装家具时,通过交互了解到用户关于甲醛超标的痛点,作为触点的车小微把这个问题反馈到平台,平台通过连接各资源方,根据用户需求,共创出醛净界产品,为用户提供健康无醛新体验;

在为用户配送健身器材时,还可以联合健身器材厂商、运动达人、营养师、健身饮料品牌商等资源方为用户定制健身方案……

也就是说,通过车小微这个桥梁,把用户纳入到日日顺物流业务拓展的链条之中,让日日顺物流这个封闭的企业变成开放的生态平台,让你的意见在我这里落地成为商品。由此拓展传统物流的服务范围,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实现了多元化。

这需要有人在基层长期进行经营,远不是投资建几个仓库就能实现的。

于贞超说,目前场景物流模式还在起步阶段,正在以社区为单位进行摸索,未来将会大规模铺开,成为日日顺物流的主营业务。

听到这里,涛君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日日顺物流主要从事的是大件配送,大件配送频率很低,一户人家可能一年就去个一次,如此低的入户频率,怎么保证能够及时获得“场景物流”所需的信息呢?如何保证“场景物流”的这种交互是可持续、能带来价值的呢?

于贞超的回答,让涛君明白了车小微与配送员的区别。

在日日顺物流,车小微是整个服务的一个枢纽,因此对于车小微的素质要求、劳动报酬考核也与普通配送员不同。在日日顺物流,车小微的定位是服务终端而非配送员。除了入户配送,车小微更要承担起市场拓展的职责:比如搞个免费家电清洗、家电维修,举办个家电养护知识讲座……总之,就是要让车小微所在社区的人认识他、熟悉他、信任他,能够将自己的需求真实反馈给车小微,由此成为日日顺物流寻找供应商、开发新产品的“线索”。

这一切都会体现在车小微的劳动报酬上。于贞超介绍,目前做的好的车小微,每月的收入稳定超过一万元,其中30%至40%就来自于场景物流的分成。他希望场景物流模式真正大规模搭建起来后,每一个车小微的收入当中,都能有30%左右来自场景物流。

先有客户、再有产品,日日顺物流的逻辑,契合的正是海尔集团的“人单合一”。

每一种商业模式是否成功,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对于日日顺物流能拿到独角兽的称号,于贞超的反应冷静而自信:“这并不是日日顺物流的最终目标,我们最终是要上市的。”

场景物流、奔跑的独角兽,日日顺物流的未来,涛君还是很期待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