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了!血糖爆表101 mmol/L陷入休克,出院时33岁“小胖变帅哥”

摘要:这时,患者已逐渐出现神志不清,血压进行性下降至60/30mmHg,心率高达150次/分,体温升至41度,且持续无尿、休克,出现了肾功能衰竭等情况。

看着照片中这位青年,很难想象在一个月之前,他曾在生死边缘度过了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4月下旬的一天,33岁的张先生因“意识障碍半天”被送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急诊,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休克、肾功能衰竭,入院时血糖高达101mmol/L,经急诊EICU团队及多学科联合救治,病人昨日终于康复出院。

清醒后的抢救团队与患者张先生。

值班医生还记得,当天下午,救护车转送来了一位重度肥胖的年轻患者。“家属说,张先生以往身体还算健康,这次突发意识障碍半天,在外院检查时,血糖增高大于38 mmol/L,肾功能损害肌酐达450mmol/L。”然而当检验报告出来,大家都震惊了:患者血糖达到101mmol/L!

在正常情况下,肌酐值应为50至100mmol/L,成年人空腹血糖值约为6.1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mmol/L以下,哪怕是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值最多也为十位数。为此,急诊医生们快速为张先生进行了对症处理,而这时,他已逐渐出现神志不清,血压进行性下降至60/30 mmHg,心率高达150次/分,体温升至41度,且持续无尿、休克,出现了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在与家属充分沟通之后,救治患者的主战场由抢救室转移到了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入院时,张先生的血糖值爆表,达101。

先后经历了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物理降温、亚低温保护脑组织、开放静脉液体复苏、升压药物维持血压……一番紧张的复苏治疗措施之后,张先生的生命体征暂时稳定住了。

张先生除了血糖外,还有多项指标不合格。

急诊科主任陆一鸣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患者进入EICU之后,肌红蛋白已经高达3066 ng/ml(正常值不应大于100),并且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因此团队讨论后认为,患者目前诊断为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休克、肾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除了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电解质、血糖等变化之外,我们还预备为其进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叶静介绍,CRRT是一种在危急重症患者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的临床技术,“它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后,通过净化装置除去血液中的某些毒性致病和代谢废物,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促进肾功能恢复,并清除有害的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

在积极取得家属的配合之后,CRRT如期开始。长长的连接管引领着漫长的康复之路,转动的血透机也搅动患者家人们不安的心。流回的血液也带来回转的希望,EICU的病房阻隔着亲人,也阻隔着死神。由于CRRT需要精确计算和严密观察,EICU医生胡岚与全体医护团队日夜坚守,监测每一个指标的变化,努力排除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

出院时,张先生(左二)与家人们的欣喜笑容。

随着治疗的进行,在经历了最初危险的阶段后,张先生第一次张开了眼睛,最初的烦躁慢慢被喜悦取代。从入院到拔掉气管插管,喝上第一口水,已经过去了3周时间。本次发病,加上横纹肌溶解,张先生的身体受到了很大打击和消耗,疾病让原本体重高达200余斤的他瘦了一大圈(减掉了30余斤的体重),却让他在精神上变得更加强大。严重的横纹肌溶解和长时间的卧床让他起身行走变得异常艰难,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重新站了起来,战胜了这个巨大的困难。出院时,患者家属千恩万谢,“除了感动,我们更感谢瑞金北院急诊科的医护团队,这是一群在与疾病搏斗最前线的人!”

陆一鸣说,张先生可能患有I型糖尿病,但以前并未做过相关检查,因诱发因素并发酮症酸中毒及多脏器功能障碍,“这一疾病好发于体重超重的青年,本次治疗后,患者消耗了自身能量,再加上治疗期间严格的饮食控制,因此也减轻了体重。”他建议,即使是青年人,也应进行定期体检,可查出潜在的疾病和风险,尤其是体重超重者,更应提高警惕,做到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