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九旬院士捐款50万元,这三个原因助其长寿

他20世纪60年代设计的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从全国100多份设计稿中脱颖而出,获得周恩来总理的认可并选定为最终方案;

他主持设计的无锡太湖饭店新楼获国家教委一等奖、国家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国际建协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大会“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创作成就奖”;

他上世纪80年代提出“顺其自然,不落窠臼”的建筑思想,在建筑学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他为祖国奉献了多项经典作品,其中北京火车站和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入选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他就是东南大学九旬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

淡泊名利 带头捐赠回馈母校

钟老1929年出生于湖南武冈。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自1954年起任教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

钟老先生在其90寿诞之际决定向建筑学院捐赠50万元。受到先生大义行为的感染,他的几位弟子在征得先生的应允后积极跟随捐赠,不到1个月捐赠总金额达到160万元。

今年教师节,在该校四牌楼小区老图书馆内,“钟训正—青蓝基金”正式成立。“钟训正—青蓝基金”将用于激励建筑学院的学子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学习、探索和创新。

【养生解读】

《论语·季氏》中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老年的时候,血气开始衰落,要戒贪得无厌,就是要控制心里的欲望,要注重养心。晚年淡泊名利,有利于调节情操,保健身体。

喜欢读书,从建筑到武侠都涉猎

钟训正住在南京一栋老式六层住宅楼里,他的书房积了满满一屋子书,单《世界建筑史》就占了整整一层书架。

对于读书,耄耋之年的钟训正说:“行万里路,也要读万卷书。读万卷书,还要把心得记录下来。除此之外钟老也喜欢读武侠,金庸、古龙的经典他都读过,读这些书也成了他的业余休闲。

钟训正对于读书做笔记很有心得,他说:“读书要多看,并且多做笔记。因为记忆有限,只有记下来才能保存。保存下来的笔记、画册,可以给后辈们看,这样就把知识传承下去了。”

【养生解读】

美国耶鲁大学的公共健康专家进行了一项长期调查,在过去11年中,他们跟踪记录了3600名5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的健康与阅读习惯。研究表明,每天读书的时间越长,寿命就越长。截至1/5的研究对象死亡时,爱读书的人比不爱读书的人平均寿命长近2岁。

研究人员指出,在长达数百页的阅读过程中,读者一直追随作者的思路、人物或情节,这种“深度阅读”所付出的智力努力让大脑一直保持活跃。此外,书籍还能增强“同情心、社会认知和情商”,这与延长寿命也有关系。

从小画画一直到老,手绘建筑图不用尺

钟老从小就开始画画。中学时候会出出板报,没事的时候也会画点小人画。

建筑绘画是建筑师的基本功,钟老的书柜里收藏着厚厚一摞他的绘画作品集,有几十套之多。作品中有巍峨雄壮的山川大河,有清秀婉约的江南民居,有极富现代感的高楼大厦,也有异国风情的城堡教堂。而这些一直是建筑系学生临摹的范本。其中一本著作已经印了四十多版,成为建筑系学生的教材。

【养生解读】

清朝长寿皇帝康熙酷爱书法,他说:“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之与我之耆旧,善于书法者俱长寿,而身强健。凡人心志有所专,即是养身之道。”

隋唐虞世南终年八十岁;唐代颜真卿被害时七十九岁;柳公权享寿八十八岁;明代文征明去世时九十岁;董其昌活到八十二岁;清代俞樾八十六岁时,为江苏巡抚手书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此书一刻碑,拓片便广为流传;翁方纲寿八十五岁;包世臣寿八十一岁;吴昌硕寿八十四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