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雷锋·衡阳好人|塔山瑶乡“赤脚医生”雷国友

中国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王倩雯报道 一座村庄,一间诊所,一名医生,一腔热血,二十五年如一日,用青春守候着1400余名村民的生命健康。他就是常宁边远群山深处的塔山瑶族乡狮园村村医雷国友,他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整个村的医疗责任,用自己的满腔赤诚,书写了新时代“赤脚医生”坚守大山的感人故事。

在常宁第一高峰天堂山脚,在平均海拔879米的地方。“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句顺口溜曾是村民的真实生活写照。小病拖,大病捱,缺医少药是乡亲们的痛苦记忆。雷国友的父亲是狮园村里远近闻名的“赤脚”医生,小时候跟随父亲跋山涉水行医的场景,成为了雷国友儿时最深刻的记忆,也就在那时候雷国友心中种下了要当一名医生的愿望。

“村民们被疾病折磨时痛苦的情形,父亲治病救人的身影,乡亲们痊愈后幸福的脸庞......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想成为医生的理由。”雷国友说,从很小的时候他就希望可以跟父亲一样,治病救人。他所追求的不是说要成为像扁鹊、华佗那样的一代名医,力所能及解决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病痛,就是最大的心愿。

抱着守护生活在深山里的村民们健康的想法,1993年,雷国友在衡阳卫校毕业后,就毅然决定回村当一名医生,一干就是25年,从医至今未出现过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传递出一个70后乡村医生的正能量。雷国友说,村医是很艰苦的一项工作,不管是寒冬酷暑,还是白昼黑夜,始终保持二十四小时手机通畅,村民要随叫随到,大年初一也没清闲过。

2016年5月中旬左右,患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多年的塔山村吴良益老人,因受凉急性发作,病情严重,接到家属的电话雷国友当即带上药箱骑车赶往。这天外面下着大雨,在一里路外山体滑坡阻断了前路,雷国友下车决定清理一条能过摩托车的小口子,当搬到最后一块大石,由于用力过猛,雷国友感到腰疼特别厉害,不能直立。就这样在大雨中等了大概十多分钟才慢慢忍住疼痛站起来,强忍着疼痛继续骑车前往,到达时都是病人家属扶下车的,在为吴良益老人稳定病情后,随即又忍着疼痛回到家中,雷国友也因此留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顽疾。

“没有办法,村里就我一个医生,离市里又远,要是我不去看,那村民就只能在家病着,辛苦也是辛苦,不过想着帮他们治好病,心里还是很开心。”

“村子里就你一个医生,要是你自己生病了该怎么办?”面对记者的提问,雷国友淡然一笑,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回答。“自己给自己打针。”雷国友告诉记者,由于整个村子只有一个诊所,诊所又只有自己一个医生,平时看病的人又多,自己生病时,只能选择在晚上,病人较少的时候,自己给自己打针,为了不耽误给村民看病,自己生病时能做肌肉注射的就尽量肌肉注射,实在不行了才会输液。2003年有一次右腿骨折,为了不耽误接诊,第一个月不能下地时,他躺在床上上班,一个月后,能下地了,他让老婆背着药箱,自己拄着拐杖出诊看病。

雷国友说,老婆那时因为担心他的身体埋怨过他,说他自己都病着还走那么远给人家看病,太拼命,太不爱惜自己。“但是我始终记得‘医者仁心’这四个字,村民们把性命托付给我,我就要竭尽所能对他们负责。”

25年来,护送急诊病人转院出诊,雷国友从不收取转诊出诊费,让经济困难的病人赊欠医药费,待其条件好转再偿还。村里老百姓的小伤也都是免费给他们上药包扎。

说起雷国友,所有村民都竖起大拇指,“雷医生很好,对老人也好,小孩也好,都很好,非常细致,我们随便什么时候一来,他都在这里,有时候晚上三点多来看病,他也会到这里来,村子里有他,我们都感觉特别踏实放心。”村民彭爱莲对记者说到。

当记者问雷国友,“这么多年当一名村医,干着最苦的活,是否抱怨过呢?” 雷国友说:“农村基层卫生工作虽然艰苦但是件光荣的任务,能够为病人排忧解难,受到大家的尊敬,我觉得很快乐很值得,也愿意去奉献自己。”

“我父亲为乡亲们看了一辈子的病,现在我希望也能像他一样,一辈子服务村民。”雷国友说:“我很喜欢治病救人的生活,很喜欢我的职业,很喜欢我的父老乡亲们,将来我肯定会一直干下去,干到国家要求退休的时候,干不了、干不动的时候,未来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来这里,接下我手上中的接力棒,继续守护村民们的健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