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取物”让我们上当

" 好看 " 的食物受人爱

不同的颜色会对人们的心理有不同的影响,而且,按心理学家们的观点,有些影响还是相同的。比如红色、明黄色会给人快乐、兴奋、热情的体验;而像灰色、棕黄色等色彩又会让人感到郁闷、沮丧和悲哀。你相信吗?人们对某些颜色的偏好,竟然还对消费市场会有影响呢。

超市里色泽红艳的草莓罐头,蛋糕店里光彩明丽的水果蛋糕,早餐店里黄灿灿的玉米馒头总会勾起人们的食欲,或者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望。而那些棕红色的草莓罐头,颜色浅淡的玉米馒头,却让人总是看着不那么顺眼。令人遗憾的是,消费者的 " 以色取物 " 之举竟然煽动了精明商家的某些举动:往草莓,馒头里添加没有味道、没有营养,也没有防腐能力的食用色素。实际上,这些色素不仅对人体无益,而且在长期食用的情况下还会对人体有害呢。不过,虽然这些违法行为会面临着被处罚的风险,但是很多商家仍对食用色素 " 厚爱有加 ",乐此不彼地把这些害人的玩意儿添加到老百姓的日用食品中。用很多商家自己的话说:添加色素后,食品颜色更加好看,顾客也更愿意买了。

原来是 " 爱屋及乌 "

只是,令人想弄明白的是:为什么那些明艳,鲜丽的色彩竟能如此吸引顾客的眼球呢?这恐怕会涉及色彩心理学吧。早些年,人们对色彩心理学的研究,偏向于认为是人们长期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导致了人们对某些色彩的偏好。比如说金色让人们联想到了日出的景象,从而有舒展、温暖的感觉;蓝色使人联想起浩瀚的大海,绿色使人联想起广阔的草原等。这样的说法,在今天看来又是不太深入的。

最近,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这样的看法:人们是因为喜好某种物品,从而就会 " 爱屋及乌 ",喜欢上这种物品的颜色。为了论证他们的观点,心理学家们召集 96 名志愿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实验。实验是分两次进行的。在第一次实验中,他们让其中的 48 名志愿者给 32 种不同颜色排序,结果显示,亮红色,橙色和黄色被排在前面,而棕色和橄榄绿被排在了后面,这样的排列结果形成了一个 "32 种颜色喜好度排名 "。接下来,心理学家给了这些志愿者们每人一张涂有颜色的卡片并且要求他们在卡片上尽可能多地写出与这些颜色相关的物体,比如由红色可以联想到苹果,棕色又可以联想到垃圾。结果得出了 222 个不同的具有颜色的物体。然后,让志愿者们对这 222 种物体的喜好进行排序,结果便得到了一个 "222 种物体喜好度排名 "。

在第二次实验中,心理学家给另外 48 名志愿者展示前面的 "32 种颜色喜好度排名 " 和 "222 种物体喜好度排名 "。然后让他们参照这两个排名,重新对前面的 32 种颜色进行排名,得出一个新的 " 颜色喜好度排名 "。结果显示,这一次颜色加物体的 " 颜色喜好度排名 " 与第一次实验中的纯颜色排名吻合得很好。这个实验结果论证了心理学家们的观点。

" 有利颜色 " 和 " 不利颜色 "

在弄清楚了真相后,我们就可以理解在很多消费场所,颜色越是鲜红的番茄汁就会越受到顾客们的青睐,颜色越是艳紫的葡萄就会令消费者 " 垂涎三尺 ",这一切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喜欢这些颜色,更体现出的是人们对番茄汁和葡萄的喜爱。可是,令我们想进一步弄明白的是:人们的这种颜色嗜好到底源于何处呢?

美国的心理学家对此也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心理学家们采用 " 生物由进化论主宰 " 的理论,认为人类的颜色嗜好源于适应。他们是这样解释的: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某些颜色的物体有利于人们填饱肚子,获得温暖,维持生存,比如颜色鲜红的果子和红艳的篝火,而也有某些颜色的物体则不仅无法让人们果腹,还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害处,给人们的生存带来威胁。比如那些棕黄色的坏掉的食物。于是人们就比较喜欢那些能给他带来好处,容易让他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物品,同时把这种喜好延伸到物品的颜色上,认为它们是 " 有利颜色 ",而讨厌那些不利于让人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物品,同时也把这种厌恶延伸到此类物品的的颜色上,认为它们是 " 不利颜色 "。并且,人们对 " 有利颜色 " 的嗜好和对 " 不利颜色 " 的厌恶在进化的过程中被保留了下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