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父卖酒”的圈套透支社会信任

近期,一大波“替父卖酒”的营销广告在网络上刷屏。故事的主人公通常是青春靓丽的女大学生,名叫“陈静”,放弃高薪或者城市生活,回到贵州茅台镇老家帮助父亲卖酒。最新消息称,网上传播的“替父代言卖酒”推文系虚假广告,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醉臣酒业有限公司被仁怀市市场监管局认定已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加重处罚,罚款45000元。(12月23日《新京报》)

“陈静卖酒”的虚假广告,不禁让人想到了“杨霞卖蜜”。此前,不少自媒体都转发介绍了一个名叫“杨霞”的事迹,并以《那个叫“杨霞”的女人,你在某某地方火了!》为标题进行宣传。文章称,杨霞从小生活在大山里,后带着女儿前往大城市打拼,在有了一番事业后,有感于市场上所售蜂蜜质量不佳,决定回乡卖土蜂蜜,“找回儿时纯真的味道。”最终证明,这只是一个谎言。

把镜头拉得更长一点,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美女卖茶叶”,以及打着公益名义的“滞销老农”。这些推文有一个特点,他们不仅卖产品,而且卖故事卖情怀,主要套路有三种,一是卖悲情,以一种悲惨的面貌出现;二是卖感情,以公益的形式打动人心;三是卖激情,以美女的故事来满足想象。

其实,这些套路也未必有多高明,仔细甄别不难看出破绽。这也是让很多人费解的,“替父代言卖酒”何以大行其道?于消费者来说,最想听到、最能安慰自己的一个解释,可能还是“善良”。这里只能提醒消费者:在市场上,当有人开始大讲故事时,那就要格外小心。从“杨霞卖蜜”到“陈静卖酒”,套路的形式在变但其本质不变,消费者只能保持一双慧眼,不轻信、不盲从。

这些套路营销,很多都是以推文的形式通过自媒体发布出来的。作为互联网广告全新领域,自媒体日益涉入广告市场,但事实的沉郁之处在于,很多自媒体,简直是标准的“有奶便是娘”,只要有钱,什么单子都接,根本就不对内容进行任何审核,不仅制造谣言,还制造虚假广告。甚至不仅是自媒体,就连一些互联网平台也发挥了不光彩的作用。就拿“陈静卖酒”来说,这个故事在很多门户网站及APP上都出现过,基本的审核与把关,去了哪里?

而且,这些套路营销,虽有一些受到了惩罚,可还有更多则被轻松放过;即便有受到处罚的,往往也没有“伤筋动骨”。这起“替父代言卖酒”,当事企业被罚款45000元,这还是加重处罚的结果。这样的处罚,能起到多大惩戒作用?其实,所谓套路营销只是一种形象说法,其本质乃是虚假广告。“消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消费者的权益应该得到保证吧?况且也没有看到对涉事自媒体的处罚。

“古有木兰替父参军,今有陈静代父卖酒”?“替父卖酒”的圈套透支社会信任。现在,“杨霞卖蜜”凉了,“陈静卖酒”也凉了,可是,如果一些核心问题始终得不到关注和解决,那么走了“杨霞”“陈静”,还会有其他的圈套出现。而当消费者成为惊弓之鸟,对市场来说,恐怕才真不是什么好事。

(燕赵都市报 毛建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