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建议尽快出台《电子商务法》配套法规规章或司法解释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新民晚报·新民网】明年1月1日《电子商务法》将正式实施,中消协今天上午发布了《电子商务法》消费者认知情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在网络消费中有所强化,建议有关部门根据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法规规章或司法解释,细化相关规定,督促电商经营者及电商平台落实责任,充分保障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解消费者对于《电子商务法》相关内容的认知情况以及近期参与网络消费的有关情况,近期中消协组织开展了《电子商务法》消费者认知情况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通过网络渠道投放问卷,共回收有效样本12,196个,调查还通过舆情系统采集网络消费评论共计335,342条。

中消协供图(下同)

维权难题:取证难、电商经营者跑路

取证难、电商经营者跑路是受访者在维权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电商经营者跑路,无法索赔”是受访者在维权过程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占比47.7%;其次是“取证难,缺乏相应的证据”,占比46.7%;“法律法规不够细致明确,存在法律漏洞”问题也十分突出,占比41.3%。

中消协指出,网络消费中存在取证难、索赔难问题与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在网络消费中有所强化有关。《电子商务法》对电商经营者、电商平台等多个主体的责任进行了规定,但由于电子商务活动具有涉及面广、变化快等特点,法律的原则规定很难直接用于具体的监督执法,需要在实践中予以细化,让法律更具可操作性。建议有关部门根据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法规规章或司法解释,细化相关规定,督促电商经营者及电商平台落实责任,充分保障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电商领域突出问题:质量不合格和假冒伪劣

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受访者认为“假冒商品屡禁不止”是电商领域最突出的问题;其次,“质量不合格商品较多”(42.4%)和“线上线下商品质量不一致”(40.6%)占较大比例。质量问题成为消费者对于电商购物关注的焦点。在今年双“11” 网络消费情况的调查中,近三成受访者遭遇双11砍单,人均砍单金额占消费总金额的8.2%。

中消协指出,落实电商平台和经营者责任是贯彻落实《电子商务法》的关键。《电子商务法》强化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包括依法取得许可的义务、保障商品或者服务质量安全的义务、明确市场主体免于登记的范围、明晰电商经营者义务、明晰押金退还要求等。调查发现,部分电子商务经营者守法、遵法的自觉性还不够,消费者在网络消费中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建议电商经营者要认真落实《电子商务法》要求,加快提升服务消费者的综合能力。

电商平台在电子商务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中发挥了枢纽作用。《电子商务法》强化了电商平台义务,包括核验、登记并报告平台内经营者信息等。调查中消费者反映出虚假折扣、刷单炒信、砍单杀熟、推诿扯皮等很多属于平台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影响消费者的良好网络消费体验。中消协敦促广大电商平台认真落实平台责任,抓紧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制度和争议在线解决机制,对平台内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进行严格管理,提升消费者的平台消费体验和满意度。

《电子商务法》知晓率不足六成

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是否知道最新颁布的《电子商务法》,选择知道的比例为57.8%;而在知道《电子商务法》的受访者中,52.8%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不了解的受访者仅占比1.9%。受访者中选择“不知道”的比例有42.2%,说明普法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消协表示,《电子商务法》是拥抱互联网、适应新时代的一部重要法律,需要参与网络消费的每一位消费者、经营者及执法者了解和熟悉其立法理念、立法原则和内容要求。建议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抓紧组织开展《电子商务法》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活动,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法》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责任。(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潘子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