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连续十年办百鱼宴,直径2米大锅插水稻煮鱼,三天吃了10吨

明天就是腊八节,腊八一过,年味就越来越浓,可在浙江湖州荻港古镇,这两天已经处处弥漫着年味。1月9日至1月11日,荻港古村一年一度的鱼文化节热闹举行,文化节上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喝鱼汤饭,吃百鱼宴和 “祭鱼神”。短短三天时间,万余游客和当地村民,轮流品尝鱼汤饭和百鱼宴,吃掉了近10吨鱼。

荻港古村,其鱼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吴越时期。据了解,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西部。现存有6万亩桑地和15万亩鱼塘,是中国传统桑基鱼塘系统最集中、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区域。图为村民在表演桑龙结束后,喜笑颜开。

千百年来,区域内劳动人民发明和发展了"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生态模式,最终形成了种桑和养鱼相辅相成、桑地与池塘相连相倚的江南水乡典型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景观和了丰富多彩的蚕桑文化。图为一个女孩脸上画着鱼的图案。

2017年11月23日,“桑基鱼塘系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评审,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8年,北京时间4月19日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图为现场香喷喷的烤鱼。

鱼文化与养殖业相生相伴,是湖州农耕文化的象征。如今在荻港古村就有鱼塘1万多亩,平均每家就有三四亩。每年经过春天的放养,夏秋的培育,到了雪漫江南的冬天,已是鱼肥虾实。图为几名厨师在一口直径2米的铁锅里,准备用水稻煮鱼,这口锅最多可以煮千斤鱼。

在荻港古村,每年的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拉网捕鱼。按水乡习俗,谁家要捕鱼了,就要叫上几家邻亲好友,带着各家的鱼网,一起结成一个大网,下网捕鱼,之后几天把鱼塘的水抽干,抓捕塘底之鱼。图为厨师在煮鱼。

为庆祝一年的丰收,大家集中在一起,吃一顿以鱼为主的“鱼宴”,俗称为“鱼汤饭”,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农家鱼宴,也是湖州“百鱼宴”的雏型。图为大铁锅烧了一个半小时,煮熟的鱼看着就像吃。

徐敏利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南浔区荻港村人,早年从经营淡水鱼批发生意,到如今打造荻港鱼庄投身生态旅游绿色服务业, 20多年的经历始终没有离开一个鱼字。在徐敏利看来,是有了家乡的桑基鱼塘和乡亲们的支持,才有了她的今天。因此,从十年前开始,徐敏利就开始回报乡亲。图为村民和游客领鱼吃。

徐敏利说,传承就是对文化最好的保护,而体验式民俗文化传承效果更好。为此,她发起举办鱼文化节,通过养鱼、捕鱼、祭鱼、吃鱼、唱鱼歌、跳鱼舞、玩鱼赛、做鱼菜(陈家菜)、打渔家乐、放鱼灯等一系列环节,来让游客领略几千年来桑茂、蚕丰、鱼旺的桑基鱼塘水乡美景。在鱼文化节举办百鱼宴,宴请乡亲和游客,没想到这一请就是10年。图为鱼汤饭档口处很多人排队领取。

每年的鱼文化节上,最热闹的要属吃百鱼宴和喝鱼汤饭。每当这一天,一两百名厨师和工人从一早开始忙碌,他们在鱼庄的广场上支起数十口大锅,其中两口直径 2 米的大锅每口炖 500 斤——1000斤。图为村民和游客在品尝美食。

1月11日是这届鱼文化节的最后一天,也是最热闹的一天,百鱼宴和拜鱼神是今天最高潮。下午4点左右,整个广场弥漫着鱼的香味,各个“档口”前纷纷排起长队。除了鱼之外,以桑为主要元素的桑陌酥、桑果糕、桑叶卷、吐丝饼桑果饭、湖桑茶、桑松糕等等,让人垂延欲滴。图为一个孩子在吃鱼。

据悉,今年的百鱼宴和鱼汤饭持续三天时间,近万人参与,吃掉了将近10吨鱼。图为这样的场面每年都很壮观。

文化节最热闹的要属“拜鱼神”,村民在桌案上放上猪头、鲤鱼、葱蒜、年糕,点上蜡烛和三炷大清香。“一拜,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二拜,祝福全天下阖家欢乐;三拜,祈求来年渔业丰收。”渔民们欢欢喜喜迎接新年的到来。图为村民穿着鱼装在祭拜鱼神。

图为拜鱼神仪式上,村民捧着各种祭品上场。

图为村民抬着一头猪拜鱼神。

图为雨中,村民下跪,拜鱼神。

图为村民拜鱼神,也是对来年丰收的祈福。

图为现场燃起篝火,气氛热烈。(江雨 文/图)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