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舞者——“雪龙”号

1

3

2

特约海洋专家陆儒德

2019年除旧迎新之际,我国“雪龙”号科考船在南极阿蒙森海与冰山碰撞,成为中国人民春节期间最为关心的事件之一,也是航海界和极地科学工作者的热议话题。因为“雪龙”号是我国一艘功勋卓著的科学考察船,它火红的船体辉映在洁白的冰雪南北极,标注我国极地科学事业的新进展,成为国人骄傲的“中国符号”。

航海是浪漫而充满危险的事业,而极地航行更是风险性极高的探险活动,每次航行充满着艰辛和凶险。“雪龙”号在1993年从乌克兰进口后加以升级改造,成为我国极地破冰和科学考察船,兼负着破冰、科研、运输任务,是极地科学研究的先驱开拓者、综合实验室、物资储存运输船和科研人员之家。它已在极地科学考察服役25年,先后31次赴南极、6次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其航迹遍布五大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2018年纵横南北两极,在航天数超过250天,展示了中国航海人的艰苦卓越的骄人成绩,令国人肃然起敬。

令人肃然起敬的“中国符号”

笔者作为曾经参加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的航海工作者,当初制订航行计划时,把冰区航行列为西风带、德雷科海峡等危险航行海域之首,进行了特殊的“冰区航行部署”,要求暸望、驾驶双岗值班,将观察、避离冰山列为保障航行安全的首要任务。

南极冰山尤其是平顶冰山,不仅巨大,属于千米级冰山,经历千万年挤压成为蓝色晶体,“坚如钢、锋似刀”,密度比普通冰山大得多,露出部分真是“冰山一角”,水下部分可达9/10,而且形状奇特,可能伸展很远。冰区水流大而复杂,冲击巨大的冰山做不规则运动,往往可以轻易将船舶抬起、倾覆和挤碎。所以,“雪龙”号破冰航行是“刀尖上的舞者”,必须在冰区险境中航行,会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险情,凶险成为“家常便饭”了。

“雪龙”号原设计是极区运输船,后改造成为破冰船,其破冰能力并不强大。根据国际船级协会颁布的《极地船级要求》中破冰船的等级被分成了7档,第1档的破冰能力最强,第7档最弱。“雪龙”号的破冰能力在第6档。“雪龙”号能以1.5节的航速冲破1.2米厚的冰层连续前行,而美国的“北极星”号能以3节的航速连续冲破1.8米厚的冰层,俄罗斯的核动力破冰船则能以3节的航速冲破2.8米厚的冰层连续前行。显然,“雪龙”号的破冰能力在世界上是较弱的,只能算是一艘初级破冰船,所以,担当南北极破冰作业,均属风险度很大的危险作业。

1999年11月,中国第16次南极考察时,“雪龙”号承担中国南极“中山站”和“罗斯海新站”临时设施的建设任务。“雪龙”号在“中山站”附近,遇到了30年罕见的严重冰情,破冰破不进去。船长袁绍宏下船探路徒步行走了14个小时近50公里路,期间还掉进冰缝,差点永远留在南极,最终为“雪龙”号找到了突破的途径,化险为夷。

2008年10月,中国南极科考队第25次考察时开始建设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雪龙”号在南极海域遇到巨大的冰极带,冰的厚度约4米到5米,结果“雪龙”号被困在离“中山站”50公里处达21天,动弹不得。后来正好一艘俄罗斯破冰科考船前往南极,它先是沿着“雪龙”号的破冰道前行,行至“雪龙”号附近时,从船边绕了过去,破碎了冰层,为“雪龙”号开辟了一条航道。由于得到俄罗斯船的帮助,“雪龙”号成功冲出厚重的密集浮冰区,胜利突围。

人们通常称南极科考人员为英雄,破冰船的船员为豪杰。“雪龙”号的船长们秉承责任、勇气和智慧,一次次闯进险区,又一次次突围。每当化险为夷的欢呼声中,有的船长双腿抽筋,疼痛难忍,几乎瘫倒;有的船长关起门来大哭一场来松弛紧张的情绪。

极地大营救的典范

1961年6月23日生效的《南极条约》规定: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南极应永远只用于和平目的;冻结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保证科学的考察自由和为此进行的国际合作。所以,南极是无国籍的共同世界,大家共同研究、共享资源,一方有难,大家相助,体现着一个命运共同体。

2014年1月,中国“雪龙”号、法国“星盘”号和澳大利亚的“南极光”号共同救援被困南极冰海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成为极地大营救的典范。

2013年12月25日5时,位于联邦湾海域靠近南极磁点的俄罗斯极地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发出了最高等级求救信号。该船上载有74人,除22名船员外,还有一支澳大利亚科考队以及一群来自多国的游客。25日5时50分许,澳大利亚搜救中心将最高等级救援信号发至南极海域仅有的具有冰上操作能力的3艘极地科考船——中国“雪龙”号、澳大利亚“南极光”号与法国“星盘”号。

“雪龙”号接到求救信号,立即放下科考任务,冒着危险穿越了最大风力达11级的西风带气旋中心,以最大航速赶往俄船遇险地点向“绍卡利斯基院士”号靠拢。但冰层达三四米,超出了“雪龙”号的破冰能力,当“雪龙”船挺进到距俄遇险船仅6.1海里处,被厚实的浮冰在东风和东南风裹挟下遭受围困。随后赶来的法国“星盘”号和澳大利亚“南极光”号破冰船,由于同样原因在“雪龙”号附近数海里处停下脚步。

“雪龙”号因营救而受困冰区,国家海洋局专门成立“雪龙”船脱困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指导“雪龙”船救援和脱困。由于破冰援救失败,启用救人的第二方案。“雪龙”号动用船上“雪鹰12”直升机往返飞行6架次,将俄船上的所有乘客全部安全转运到“南极光”号附近冰面,再由小艇把他们送至“南极光”船上。后来,气象转好,冰块开始松动,横亘在前方的一块大浮冰突然裂开,船体前方现出一条蜿蜒曲折的水道,“雪龙”号成功破冰突围。“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也突出围困,与“雪龙”号一同驶入清水区,结束了一场国际冰海大营救。

据南极考察站站长徐霞兴回想,这次“雪龙”号营救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型很像当年营救过我们的那条俄罗斯科考船。互相帮助、互相救援是南极的常态,体现着一种没有国界的“南极精神”。

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雪龙2”号

从2013年冰海大营救和今后我国极地科学考察需求看,一艘“雪龙”号已经难以承担如此重任。2018年9月10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顺利下水,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

“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获得智能船舶入级符号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该船入级符号包括了智能船体和智能机舱功能标志。它配备了“智慧大脑”与“中枢神经”,确保在极地环境船体和机舱运行和维护的可靠性。

“雪龙2”号是世界第一艘具有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破冰船。当遇到难“拱”的冰脊时,船体可以调转动180度,用尾部的特殊螺旋桨能在海面下削冰,把10多米高的冰脊“掏空”,从而突出重围。

“雪龙2”号安装着一个巨大的、用高柔韧性钢材制造的破冰艏,可以利用船本身巨大的动能将坚冰直接割裂。舰艏的装甲厚度是常规舰艏厚度的5倍以上,抗冰能力大幅提升,达到了国际PC3级标准,将为极地科考作出更大贡献!

1.“雪龙”号科考船

2.“雪龙2”号破冰科考船(效果图)

3.极地大营救态势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