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路使者”的日常:向来胆大的他们最怕听到“水、火”二字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 赵瑛 通讯员 王欣 唐思贤)2月25日7时许,淅淅沥沥的雨浸湿了大地。此刻,一群身着反光服饰的人正用镰刀砍去眼前的杂草,在湿滑的山路上一步一步艰难地开辟着道路。经过1小时的跋山涉水,一条两侧围着防护栅栏的铁路出现在他们眼前,那铁路正是这群“护路使者”要守护的地方。

何少凡在上山时用镰刀砍掉眼前的杂草。通讯员供图

“兄弟们,大家赶紧检查一下栅栏的稳固情况,现在下雨地滑,都注意安全。”说完,何少凡便从包里掏出锤子等工具,准备开始日常检查工作。37岁的何少凡是永州工务段祁阳检查工区副工长。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他与工友们穿越衡柳铁路附近的山林,对铁路旁的防护栅栏、桥梁、涵洞、隧道等设施进行检修及记录。

何少凡用铁丝拧固防护栅栏。通讯员供图

何少凡向来胆大,但他却非常害怕听到与“水”、“火”相关的字眼。据了解,祁阳检查工区主要管辖衡柳线祁阳站的174个涵洞、10座隧道、4座跨线桥、39座桥梁以及将近几十公里的防护栅栏。其中,防护栅栏的作用主要是防止他人或野生动物闯入铁路线。一旦遇到下雨天,防护栅栏就很有可能因为泥土松动而倒地,失去防护作用。所以,整条线路他们都需要时刻紧盯着,而且如果要是遇上火灾就更麻烦了。

提起大年三十的那场火灾,何少凡至今还胆战心惊。那天,由于村民祭祖时疏忽,下马渡镇月塘村的一个山坡上突发火情,山坡紧挨着30余米高的铁路桥梁,得知消息赶来的何少凡,即刻加入了救火的队伍。由于火势较大,灭火器效力有限,为避免火势蔓延,救火队用锄头和铁铲清出安全隔离带,再用扫帚扑火。经过1个小时的奋战,大火扑救成功,而何少凡身上又添了几道树枝划伤的痕迹。 “看见一趟趟列车从眼前晃过,我就特别安心,再说了,还保住了地里的农作物和村里的屋子,近距离服务人民,算是‘拓展业务’了!” 何少凡笑着说。

话音刚落,不远处传来工友邓成文的呼喊声:“何工长!这里栅栏倒了,快过来一下!”何少凡闻言后迅速扛起15公斤重的“手拉葫芦”赶了过去。

据何少凡介绍,“手拉葫芦”是一种小型手动起重机械,需要2至3个人将其固定住,利用“杆杠原理”将倒下的近100公斤重的栅栏“扶”起来,用石头压着栅栏的“脚”进行临时固定,再用直径0.5厘米的铁丝与栅栏上坎拧固在一起,最后再拍照记录以便后期上报及维修。

一系列的工序完成后,何少凡松了口气说:“‘水火之事’无小事,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希望我们多笑一笑,也能让老天爷多‘笑笑’”。说完,他用沾满污渍的手擦了擦汗,却不知自己已经成了半黑脸的“包公”,逗得大家都笑出了声。

蜿蜒的铁路线上,远远传来检修的敲击声,那是无数“护路使者”们在为铁路运输安全保驾护航的声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