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的万维网,如今的区块链

前不久的两会期间,区块链也如同云计算、大数据等一度被各界总理提及的科技词汇一样,受到了不少关注。而早在2016年年底,“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就把区块链的创新和试验应用作为了重点。

无独有偶,最近巨头腾讯FiT(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腾讯研究院、腾讯公共战略委员会办公室、腾讯战略发展部也联合编制了一份《腾讯区块链方案白皮书》,详细阐述区块链的价值,尤其是在腾讯生态内的应用为腾讯带来的变化,也让人不禁感慨,区块链会成为下一个改变金融,甚至普通用户生活的技术么?

技术的应用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学术上被提出,再到足以产品化落地,并被人们接受,这过程显然不是几年就可以完成的。美国学者E·M罗杰斯曾将这一过程归纳为了著名的创新扩散曲线,而很显然的是,区块链作为一项新兴技术,目前还处于技术曲线早期的爬坡期。

技术的扩散在初期达到引爆点前是漫长的,在金融领域尤其如此。相对于更独立的产品化方向,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往往会影响到极大的范围,因为某种意义上来看,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经济发展史和文化传承史。

一个新的金融技术的应用往往会受到极大的阻力,但这种阻力又很难阻挡最终历史的走向。以我们最熟悉的货币为例,作为历史上少数没有以贵金属作为流通货币,而选择了铜作为货币的国家,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最早诞生纸币的国家。

相对于贵金属货币或铜币,纸币显然是一种更先进的金融工具,但遗憾的是,这并没有为当时的经济带来太多的好处,因为在纸币面前,中国历代统治者很难阻挡超发纸币的诱惑,因而最终导致经济体系的崩溃。

现实就是如此,任何一种金融工具和技术,往往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游戏规则,并在规则内得到有效地监督,而这一过程往往是漫长的。区块链也是如此,只不过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任何技术的应用和放大速度都被成倍加速的时代,这一原本漫长的过程正在被极大地缩短。

2010年5月,虚拟货币“比特币”发生第一笔交易,来自美国佛罗里达的程序员Laszlo Hanyecz用1万比特币购买了价值25美元的披萨优惠券。从此之后比特币的价格开始一路飙升,比特币概念也登堂入室。

作为更底层的区块链技术,则要比诸如比特币这类虚拟货币被人们认知得更慢和更晚,直到2016年,这个词才开始被媒体大面积提及,日益成熟的区块链技术也走向前台。作为底层技术体系,区块链很难像比特币那样被公众所感知,但实际上这一技术从对普通用户的影响来看,未来将远远超过比特币本身。

2017年的鸡年除夕,电子红包带来了移动支付的巨大使用峰值,包括微信、QQ两个平台在内的腾讯移动支付峰值达到20.8万笔/秒。支撑如此大峰值支付量的底层技术,很大程度上积累了区块链研究中对在一致性算法、签名机制、分布式处理等问题上的实战经验。

或许我们对于区块链技术本身容易一头雾水,但其背后的核心思想实际上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并不陌生。腾讯FiT副总经理郭锐曾将区块链的核心思想总结为如下几点:弱中心化、去信任化、不可篡改、可追溯。这些概念并非区块链所独创的,像弱中心化的概念早在数十年前,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众学者就将其作为了后现代社会的标志特点。在马尔库塞等人看来,基于工业革命、大众传媒所建立的现代社会最终会被解构,弱中心化的后现代社会会随之到来。

而互联网同样也是基于弱中心化这一概念所构建的,弱中心化是Web 2.0时代的核心思想。在更早一些的1994年,当时尚不被中国读者所熟悉的硅谷未来学家凯文·凯利在书中举了一个著名的案例——蜂巢。凯文·凯利将有着明确个体分工,并严重依靠群体写作的蜂巢看作未来人类最高效的写作方式,他称之为分布式系统。

区块链解决的恰恰就是分布式系统内各部分连接和信任的问题,其实质就是一个弱中心化,去信任化的分布式、一致性存储系统。通过“签名机制”等方式,区块链能够处理人类社会最根本的信用问题;在创造信任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价值互联网。区块链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流通信息,还能够流通资产,即高效达成交易,消除因为中心化结构所形成的信息孤岛,提升社会的整体效率。郭锐曾举过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存在一个议会,每一项议会的决议都由所有议员共同签署,并独立存档。如果其中一个议员想要伪造文书,会轻易发现他的信息和其他人不一致,导致文件失效。想要成功伪造,就必须联合半数以上的人一起舞弊。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掉单结点的信用风险。”

而区块链究竟能够在哪些领域降低信用风险,腾讯区块链方案或许提供了答案。在方案中,核心场景囊括了鉴证证明、共享账本、智能合约、共享经济、数字资产等五大类,为此腾讯在发布研究报告的同时,也逐渐将其区块链技术基础平台推向前台,推出面向企业级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除腾讯之外,把金融看作流量生态重要的变现路径的百度、阿里也同样重视区块链的价值,在内部成了相应的团队进行研究和开发。

可以说,如今的区块链或许就如同25年前刚刚诞生不久的万维网一样,让我们回想一下那时的互联网,万维网第一次面向公众免费开放,AI Gore等人还在到处宣讲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大讲弱中心化、分布式计算的《失控》要在第二年才出版,而那本影响了中国一代互联网人的《数字化生存》更是要等到5年之后才会面世。

人们在当时已经意识到了互联网的价值,但却依然无法想象它在未来会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发生多么大的交集。

金融科技作为以新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立足于新理念、新政策,三者汇聚成的澎湃合力将重塑中国金融产业新生态。届时,亿欧智库研究院还将发布《2019开放银行发展研究报告》,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