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善,必须始终置于伦理的光照下

科技向善,必须始终置于伦理的光照下马化腾代表谈防范滥用数据隐私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北京接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专访。在访谈中,针对大数据时代如何加强数据隐私保护问题,马化腾深入浅出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科技向善:置于伦理的光照下

“现在很多的APP应用,动不动就要求读取你手机的通讯录。读完后从中拿了什么、放哪儿去、有何标准、是否安全等问题,往往既不规范也不透明”

记者: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生活中一切都呈现出快速数据化趋势。每个人既是社会中独立存在的生命体,也是网络中不断进化的数据体。在网络社会语境下,个人数据隐私的定义、范畴与结构都有哪些变化,如何提高网民的数据隐私保护意识?

马化腾:这些都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对全球来说也是一个新挑战。一些互联网公司发生数据隐私泄露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对互联网数据和个人隐私方面的担忧。

以用户密码保护为例,往往用户在这家用的密码,在另外一家也用,甚至所有的密码都完全相同。腾讯一直采取单向加密而非明文记录机制——即使你在后台获得用户数据,也无法反向推算出密码。包括作为服务提供商的我们,也不知道用户密码是什么。用户只能在系统里重设或者是验证,也只有这两种方式能够修改或找回密码。

类似这样的隐私保护基本原则,一些服务提供商并没有遵守。我们深知,大家都在同一个生态圈,一个用户同时是多家服务提供商的使用者。一旦保护不当造成数据泄露,不仅用户面临数据隐私被滥用、企业信息安全受威胁,其他服务提供商也跟着受连累。

科技向善,始终置于伦理的光照下会更健康。现在很多的APP应用,动不动就要求读取你手机的通讯录。读完后从中拿了什么、放哪儿去、有何标准、是否安全等问题,往往既不规范也不透明,存在滥用数据隐私的道德风险。还有很多人可能讲求效率,对网络用户协议从来都不点开看,就直接打钩同意了,缺乏数据隐私保护意识。

前不久,国家出台了一个关于APP信息安全、包括隐私数据的规范,对过度索取用户数据隐私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一些热门的APP应用据此做了改正,包括腾讯旗下一些APP也做了修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表明整个国家、政府、行业和用户,都在关注这个问题。未来还应该加大这方面的行业规范,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据监察监管体制、可信可验的数据隐私保护机制。

现在国家层面也在推动数据立法,腾讯在这方面也提供了一些方向性的建议。比如,用户数据的权属如何界定,哪些是国家的、哪些是企业的、哪些是个人的;不同国家之间的用户数据怎么样定义,境内境外数据应该用什么方式协调;企业之间、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数据归属如何判断等等。

数据有度:遵循“最小必要原则”

“如果系统自动推送一个你感兴趣的广告产品,有的人会理解很贴心,正好符合我的需求,很多人会觉得吓一跳:它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

记者:信息社会离不开大数据应用。片面强调个人数据保护最大化,既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也不方便人们工作生活。除进一步推动加强立法保护外,在个人数据保护透明化、数据利用惠益化方面,腾讯能提供哪些技术支撑及服务?

马化腾:对于个人数据隐私的保护,欧洲有非常严格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指令》)数据保护法案,要求所有商家必须合规。过去我们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国内现在对数据隐私保护也越来越关注了。

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意识的提高,会使人们提出更多的要求,政府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到位。服务提供商在获取用户的机密信息时,在后台就要进行脱敏和加密处理,不应该恢复成原始信息。

的确,数据利用和数据保护之间需要平衡,过度保护数据会使得一些提高效率的个性化功能受限,而过度强调算法和个性化则可能侵犯个人隐私。

算法肯定有它非常正面的核心计算作用,但涉及个人隐私的算法如果被滥用,其实是非常有害的。我拿广告精准推送来举个例子,比如,你可能到过一个地方,或在网络上看了什么内容,如果系统突然自动推送一个你感兴趣的广告产品,有的人会理解很贴心,正好符合我的需求,很多人会觉得吓一跳:它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

如何用好用户的信息,这个界限是需要非常谨慎的。我们希望整个业界在收集和处理数据时,能够遵循“最小必须原则”;同时用户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个人信息是用什么方式保存,是怎么受到保护的。这就需要有一个标准、一个指引,即使是这个标准和规则还没有出台之前,也希望大家多做研究,舆论界还有政府也要更多地关注。(本报记者刘荒、易艳刚)

作者:刘荒 易艳刚公司马化腾隐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