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爆款"不是规划出来的,是"自涌现"出来的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乃至科学家将自己的目光放在“自组织”这个话题之上。

它被认为是这样一种现象,即设定好了系统中局域的相互作用规则,一个初始状态混乱的系统就可以自动演化为有序的形态。

在了解这个话题之前,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这个世界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而不是线性或者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

因此也就没有所谓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而组织的领导者更不可能全然地掌握一切。

在很多时候,这些领导者并不比身处一线的人知道的更多,相反,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与路径依赖可能会成为团队的包袱。

这就牵涉到自组织的一个很核心的主题:激活团队中的个人,领导者成为资源提供方和建议者,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充足的支持,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去做决策,在很多时候会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上海地区建筑风格的西化就是一个自组织发展、演变的过程 。

19世纪50年代,上海最初的租界中,房屋仍然是以国人自行建筑的中式建筑为主。当时,西式建筑师极少,仅有的几项西式建筑,也大多是由外侨绘图,然后由中国工匠加以完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地区经济的活跃以及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买办阶层的兴起,社会心态开始发生变化,对待西式建筑的态度由原来的鄙视到羡慕,更随着西方建筑在材料技术和形式上逐渐变得本土化,一大批由外商开发的联排式石库门住宅开始蔓延开来。

租界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市政建设由外国人负责,整个上海地区城市建议的商业开发、文化和管理都开始“全盘西化”,并最终形成统一的风格。

由市场开放(开放系统 ),经济极其活跃(远离平衡态 ),社会心理和建设市场规则(非线性) ,再到选择一种风格的范本(涨落 ),并进而形成风尚迅速蔓延开去(自组织 )。

我们从中清晰地看到一条自组织的发展脉络演变。

对企业来说,想要形成不具备中央控制,企业成员可以自驱动、自适应,且能不断学习、进化的自组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喷薄而出的爆款产品,是每个企业都希望通过自组织形态达成的目标。

但张瑞敏认为,现实是,爆款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自涌现出来的。

美国的计算机模拟专家克莱格•雷诺尔德(Craig Reynolds)开发了一个叫BOIDS的人工生命程序,用于模拟鸟类的集群结构,得以窥探“涌现”的发生。他发现,“自涌现”需要满足三个要素:

1.分离性:每只鸟在移动中不会因距离太近发生碰撞,也不会因距离太远离群。

2.方向校准:每只鸟在移动中都能与鸟群移动方向一致,随时自动调整飞行方向。

3.凝聚性:鸟群在飞行过程中始终保持凝聚,不会分散。

在海尔,这三个要素配合链群纵横生态得到了很完美的体现 :

4000多个自运转的小微,就像一只只独立飞行的鸟,互不干扰,小微以用户体验为方向并联成链群随时随地进行“方向校准”,增值分享机制驱动下,链群及所有生态方都凝聚在一起,实现整体协同,创造用户价值。

如此,爆款产品才能如源源活水般不断的“自涌现”。

《管子·宙合》里讲,“不用其区区,鸟飞准绳”。

是说不应固守先例与常规,要顺应事物的发展变化;

不以小的曲折为妨害,要保证大的方向和机制的正确性。

显然,古人很清楚“世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这个道理。

而随着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物联网时代到来,相信这种用户需求的变化只会更加动态且激烈。

化学中,大晶体的培养,在晶体形成前,溶液内晶体物质的分子会处于无规则的分布与运动状态,而最终能够形成有规则的大晶体,还是乱七八糟的小晶体,则取决于开始形成的组织核心——晶核。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组织系统没有管控中心,自运行往往是由系统内一个不起眼的“小中心”带动的。

这时候,“早期样本”的出现会变得尤为重要。

在海尔,上海商圈链群与合肥制造链群已经作为样板开始实践。一方对零库存负责,一方对零缺陷负责。

相互结合,一起围绕着用户干,让合肥制造小微可以直接对上海终端用户负责。

目的则是最终实现在增值分享机制驱动下,研发、生产、流通、销售等全流程各环节自驱动、自适应。

这是并联的一小步,意义却非凡,也是实现爆款自涌现的一次毅然决然的尝试。

在创世界级物联网模式的过程中,这种创单链群与体验链群相结合的链群只会越来越多,实现引爆,并在引爆后不断复制,而爆款产品也将会随之不断涌现。

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

参考资料:

[1]. 自组织、群体智慧、众包成功额关键因素是什么,知乎,2019

[2]. 这家巨头正在进行的“链群实验”,凭什么引爆未来?,王正翊,2019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