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名馆】穿越胶片上的流金岁月‖探秘南京艺术学院电影博物馆

复古的电影海报、2 0 世纪的胶片放映机、老电影的手稿和资料……看到这些老物件,有没有一种让你仿佛置身于老电影时光隧道中的感觉?

电影,作为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以及一门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综合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南京艺术学院的校园内,就有这么一家电影艺术博物馆,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示着电影艺术的魅力。今天,就让记者带你走进南艺电影博物馆,一同追忆胶片上的那段流金岁月。

千件藏品斑驳了时代的痕迹

暖黄色的灯光、怀旧的装饰风格,走进南京艺术学院电影馆,有一种让人回到了2 0 世纪3 0 年代的错觉。该馆于2 0 1 6 年6月正式开放,馆内有电影历史文献、放映设备及电影文物,以及各国电影海报等众多藏品,让人大开眼界。

记者了解到,馆内除了南京艺术学院几十年来收集的电影史料文物外,还有5 0 0 余件藏品是从中国传媒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的5 万多件藏品中精心挑选而来的,有些连电影界的学术研究者都未曾见过,如2 0世纪5 0 年代中国知名导演孙瑜的书信和剧本手稿,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同名连环画,有着“话剧皇帝”美誉的演员石挥使用过的桌椅、沙发,以及出生于1 9 0 7 年、中国传奇女演员宣景琳使用过的旗袍和梳妆台等,皆为难得一见的珍品。

南京艺术学院电影馆负责人季晓宇告诉记者,除了本校电影电视专业的学生前来学习,电影馆还吸引了美术、设计、表演等其他专业的师生来寻找灵感。它浓郁的文艺生活化的气息,更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开放的艺术空间,对每一个社会参观者开放。季晓宇说,馆中的藏品每隔两年会随展览主题进行更换,比如目前的亚洲电影主题展,就全方位地展示了来自中国、日本、朝鲜、泰国等国家的电影艺术展品。除了对外开放参观,平时,电影馆会作为学校课程教学场所和社团活动的场地,并定期举办主题电影展、点映会以及路演活动。

“风韵犹在”的民国老电影特刊

唇红而润、嘴角含笑,还有脸旁微微翘起的兰花指……正对着海报展览墙的,是一个个复古味浓郁的玻璃展柜,里面摆放着一本本珍贵的中国老电影特刊,而老电影《歌女红牡丹》的特刊尤其引人注目,里面包含了这部电影剧本、剧照、拍摄花絮和影评等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容,可以算的上是“镇馆之宝”。

《歌女红牡丹》于1 9 3 1 年在国内首次公开上映,是中国电影史上由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一次重大突破,该片中由梅兰芳先生演唱的四段京剧片段也因此轰动影坛……这些电影特刊,见证了中国电影发展初期的那段峥嵘岁月。

季晓宇告诉记者,从2 0 世纪2 0 年代到6 0 年代,电影女主角在妆容、发型上的造型以及影迷的审美也随着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变化。二三十年代,以周旋、阮玲玉等为代表的早期电影人,她们的造型通常是将长发剪去并烫成自己喜爱的弧度,用卷睫毛器夹起翘长的睫毛,再加上两弯新月眉、深玫瑰色的朱唇、夸张的耳坠,展现出着恰到好处的风情和妩媚;而到了6 0 年代,女性的审美标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麻花辫、绿军帽、手持红闪闪的毛主席语录,妆容沿袭了5 0 年代的健康自然美——两条小辫子、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将6 0 年代中国女性的俏丽演绎得淋漓尽致。

流金岁月里的光影记忆

如今,随着数字电影技术的普及,胶片电影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老胶片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怀旧的载体。但在很多老一辈人的心中,一直难以忘怀年幼时的观影场景:没有高科技的大银幕,没有环绕立体音响,甚至没有固定的放映场地,在广场上、公园里、小区的空地上,伴随着老式放映机的嗒嗒声,电影胶片开始转动,白色幕布上出现了生动鲜活的画面……

“现在的电影放映已经无法让观众感受到那种老式胶片电影机的嗒嗒声,更无法感受那种‘一束光’打下来怀旧感了”,季晓宇向记者展示了馆内两台1 6 毫米和3 5 毫米的老式胶片电影放映机时不禁感慨道。如今,这两台老式放映机还可以正常运转,该馆就曾用其中的一台胶片放映机放映了2 .3 5∶1 的宽荧幕老电影《城南旧事》。由于成本较高、易损坏等缺点,如今,胶片放映机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有少数收藏爱好者还拥有着这些“宝贝”。

虽然老式胶片放映机笨重且不易携带,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季晓宇告诉记者,在理想状态下,一盘电影胶片可以保存长达1 0 0 年之久,而这是现代数字技术所无法比拟的,某些数字技术拷贝的影片可能在保存数年后就会损坏。

从胶片帝国到数字影像,电影的发展是每个时代的记忆宝库。季晓宁介绍,目前,南艺电影馆每周都会举办观影活动,除了本校师生,广大市民也可以免费参与,共同交流学习,共同体验那段流金岁月。

爱与包容——电影永恒的时代旋律

棕黄色的礼帽、黄格子西装并内套坎肩,右手提着破箱子,脚穿木屐,脸上带着憨厚朴实的笑容……在馆内一角,记者还发现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小物件。原来,这些不同寻常的小物件是一些印有电影卡通人物形象的电影周边产品,有纪念馆入馆券、陶瓷杯、挂件、钥匙扣、扇子、方巾等。季晓宇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日本电影《寅次郎的故事》的周边。

电影《寅次郎的故事》是日本松竹映画历时近3 0 年制作的全长4 8 部的喜剧影片,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系列电影。季晓宇介绍,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热爱家乡却四处流浪、又四处失恋的浪子闲人寅次郎的故事。主人公寅次郎善良、热情和豁达,反映了平民阶层最朴素最简单也是最健康的欢乐。“该电影人物创作出来之后,影迷们就把他当做真实的人物,就像身边的朋友一样,已经成为日本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季晓宇说,该片以轻松有趣的人物和剧情,生动地展现了普通人真实的生活,并贯穿着日本美丽的自然和人文风光。该片在日本风靡一时,受到了日本观众广泛的共鸣和欢迎。新年假期全家人一起到影院看《寅次郎的故事》,一度成为日本人辞旧迎新的重要内容。

很多中国影迷都知道寅次郎,却很少有人知道寅次郎的故乡——东京柴又。除了周边产品外,馆内还有一张在该电影拍摄地——日本柴又火车站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日本民众在柴又车站前的寅次郎铜像前合影留恋。寅次郎手拎破皮箱、悠然回首的姿态,让粉丝无不驻足。如今,他的家乡柴又也因此成为日本著名的观光景点,成为影迷们趋之若鹜的“朝圣之地”。季晓宇说,影迷们对电影的热爱以及兼收并蓄的包容态度不仅是当代亚洲电影的主题,也是永恒的时代旋律。(文/嵇刊 宫梦珂 图/吴宇 编/谢长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