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奋斗:
2021年11月,他们的成果获得世界超算应用最高奖——ACM“戈登·贝尔奖”。2022年5月,他们荣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23年4月27日,他们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打造国际一流的智能超算创新中心,这是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成立之初就设立的目标。
“面向海量数据的大规模智能计算,需要把超算算力、AI算法、海量数据三者有机结合,推动超算从计算密集型向数据密集型转变。”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工程专家秦亦说,“要实现这样的转变,困难重重。比如,在硬件上要通过新型AI计算处理器和新型的系统结构,解决核心算力问题,其次要构建软件生态,提供丰富的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还要解决数据的高效存储和传输问题、算力的智能调度问题等。”
在“建设国际一流智能超算创新中心”的目标指引下,团队快速融合、快速成长,收获了令人振奋的科研成果。2021年11月,在全球超级计算大会上,这个勇闯智能超算“无人区”的团队,联合清华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等单位,斩获2021年度“戈登·贝尔奖”,该奖项是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
一年多来,团队依然奔跑在智能超算的赛道上,聚焦战略目标,全力构建国产自主可控的智能超算系统——“之江之光”。
“之江之光”是一套异构融合智能超算计算机系统。“传统的超算系统,一般只服务于科学计算,即科学和工程中的数值计算问题。‘之江之光’的目标是在完成基本的科学计算任务的基础上,实现HPC(传统高性能超算系统)+AI(人工智能算力系统)深度融合。”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研究专家胡亚运介绍道,“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智能超算系统的超强算力,去解决天文、制药等垂直领域的具体科学问题,为AI For Science开辟全新的技术路径。”
目前,“之江之光”智能超算系统一期已在之江实验室完成部署。智能超算系统应用的关键之一是软硬件的协同,而构建国产超算系统的软件生态是一项更具挑战的工作。
“我们的工作要从最底层开始。在之前的工作中,我的任务是使用编译器进行进一步开发,而现在我的工作是开发编译器。从‘用工具’到‘开发工具’,促使我加速科研路上的学习成长。”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工程专员唐雪飞说道。
密集的学术会议、项目研讨、突击队攻关……一年多来,唐雪飞明显感觉到团队的每个人都更忙了。
“因为要从底层做起,每个人都需要大量的输入和输出,大家都沉浸在科学工作中,坐在自己的‘冷板凳’上。另一方面,搭建超算系统主要是为了供其他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使用,是一项‘铺路搭桥’的基础性工作。”
对智能超算团队来说,“之江之光”,是他们的下一道光芒。
记者:羊荣江
通讯员:陈航、徐画
摄影:盛汪淼芷
编辑:吴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