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观 | 超七成品牌同比下滑,汽车市场“寒风刺骨”!

2018年的车市之冷,让所有行业相关人士都深有感触。11月份刚刚结束的时候,乘联会和多家分析机构就都给2019年汽车市场作出了基本预测:持平,已然是最为乐观的判断。

数据显示,2018年11月份,我国乘用车市场实现销量214.1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6.3%。轿车、SUV、MPV同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且跌幅进一步扩大。2018年1-11月累计,狭义乘用车市场实现销量2107.7万辆,较去年同期下跌2.5%。

此外,据统计显示,11月份有同比数据的86个汽车品牌中,销量出现下滑的有64家,占比高达74.42%!而在销量TOP20的汽车品牌中,有12个品牌出现了下滑,占比同样高达60%。寒意之彻骨,由此可见一斑。

欧美品牌:此消彼长

从乘联会的统计数据看,奥迪将再次拿下2018年国内豪华车市场的销量冠军,奔驰和宝马则会继续紧随其后。

在今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奔驰对于年度冠军的争夺貌似没有那么浓厚的兴趣,这个骨子里无比高傲的豪华品牌有更为关心的重点:与销量相比,利润更重要。

对于宝马而言,虽然今年前11个月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了20.7%,但无奈对手的基础太过牢靠。而在今年相继上市了一众新车上市之后,宝马明年的表现将十分值得期待。

对于“越冬”,ABB表示毫无压力,毕竟不处于同一个次元。

全世界的豪华车市场都被德国三驾马车牢牢地控制着,就像国内市场上,大众品牌那令人窒息的统治能力。

今年11月,南北大众携手卖出了28.39万辆汽车,1~11月累计销售283.21万辆!在宏观市场如此不堪的情境下,大众这艘巨轮依然拥有强劲的抗风险能力,同比数据仅分别下滑了3.1%和0.5%。

国内市场上,别克被视为在品牌价值最接近大众品牌的存在。在新款君越、君威等一系列车型上市之初,别克产品的市场指导价皆超过了同级别的大众车型。今年11月份,别克销量同比下滑了22.6%,累计销量同比降幅被拉大至10.7%。

而与销量下滑相比较,别克最大的损失恐怕来自于终端。这个曾经价格坚挺的美系品牌,如今的终端折扣力度十分惊人。由此可见,即使强如别克,也不得不向市场低头。

别克的兄弟品牌雪佛兰今年整体表现倒是值得称赞,累计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6.9%。当然,雪佛兰的优惠比别克还要大。

日韩品牌:冰火两重天

丰田无论是单月销量还是累计销量,都呈现出惊人的同比增速(36.6%、13.4%),其中,尤其是合资伙伴广汽丰田出力颇多。凯美瑞、C-HR带来的增量直接帮助丰田在最糟糕的下半年直接起飞。

本田也不遑多让。第十代雅阁、第十代思域、冠道、CR-V以及神车GK5组成的天团,在各自细分市场摧枯拉朽。这些车型所展现出的活力,也帮助本田品牌顺利荣登日系在华的销量冠军。没有明显的短板,本田的眼中或许压根就没有冬天。

日产全新一代天籁上市了,这是对明年最为利好的消息。作为累计销量最多的日系品牌,日产在启辰剥离之后,势头依然足够凶猛。

尤其是轩逸,更是在紧凑级轿车市场屡创佳绩。美中不足的是,日产对轩逸的依赖程度过高,其主打年轻化的蓝鸟、西玛等车型则太过糟糕。

现代今年勉强维持在销量榜第九的位置,实属不易。在刚刚达成1000万辆的庆祝Party上,北京现代确立了纸上目标,被广泛认为有些过于乐观和托大了。

实际上,现代今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5.7%的增幅背后,含金量并不太值得推敲,毕竟,在大面积的终端让利之后,它11月份的销量仍然同比下跌了25.1%。至于起亚,恐怕他们自己也没有多少信心了。

自主品牌:机会给了有准备的人

品牌销量榜TOP20中,自主品牌有8家(含五菱)。但随着SUV、MPV市场退烧,自主品牌整体表现均不及去年同期。

其中,势头最猛的吉利11月分销量也较去年同期减少了8.5%,这在近两年的吉利销量报表中是极为罕见的。

而宝骏与五菱在低端MPV车型需求疲软的环境下,双双遭遇滑铁卢。尤其是宝骏品牌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11月销量同比下滑高达9.8%。

对于这二者而言,除了吉利之外,荣威和传祺的发展轨迹都值得借鉴:迎接消费升级,高端化是唯一的出路。

传祺GM8、GS8;荣威RX5、RX8;比亚迪宋MAX以及WEY和领克,这些自主品牌虽然看似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但其实诉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产品和品牌的高端化。

在自主品牌中,之前专注于提升“自我价值”者都收获了回报。吉利11月份销量虽然同比下跌8.5%,但累计销量却同比增长18.1%;哈佛累计销量虽然同比减少13.7%,但经过产品线的升级调整后,H6再次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11月份销量同比增长9.4,在最冷的时节送来了碳火。

比亚迪、传祺、荣威依然保持着不同速度的增长。而在TOP20榜单之外的自主品牌们,则几乎全面溃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汽车产业,这个“准备”便是产品力与品牌力的自我提升。而那些未能及时提升的品牌们,注定将站在被淘汰的最前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