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作业时,孩子的这三种状态,让家长“抓狂”,甚至“失控”

辅导作业时,孩子的这三种状态,让家长“抓狂”,甚至“失控”。

曾几何时,学习不单单是孩子的事了,每天放学后,对于孩子的作业辅导,家长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家长几乎成了孩子学习的半个“主力”,有些家长反映,现在辅导孩子读书,比自己那时候读书还累。对于孩子成绩较为理想的家长来说还好,不需要操太多的心,而对于孩子基础差、学习主动性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的家长来说,辅导孩子做作业,简直是一种煎熬。

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孩子的有些行为和孩子所处的学习状态,有时会让家长“抓狂”,有一种无名之火涌上心头,家长处于极力克制而不能发作的愤懑状态。更有甚者,如果家长的克制力弱的话,孩子的这些学习状态,会导致家长的行为“失控”,孩子不免会成为“受害者”。

孩子的什么状态,会让家长如此不能“忍受”呢?有调查显示,孩子的这三种行为或状态,排在了让家长最为“煎熬”的前三位:一是注意力不集中,二是磨磨叽叽,三是粗心大意。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一,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在做作业时,经常会出现思想不集中,稍有风吹草动,其思维活动就会中断的现象。比如说,某个轻微无关的响动,会让孩子的注意力瞬间转移,并想探个究竟,从而影响学习的继续进行。有家长反映,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邻居家电视播放的是什么节目,孩子都能分辨出来,而其实邻居家的电视音量并不大,孩子不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学习上,而在听邻居电视的声音上,注意力倒是特别“集中”,可对家长“苦口婆心”的讲解却是充耳不闻。

二,磨磨叽叽。有些孩子,每当要做作业时,总是摸摸这个、弄弄那个,找三找四,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即使是学习需要的用品找齐了,有时还要起身喝点水,或者是上个厕所等等,反正是把本来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硬生生的耗去一大半。家长看的是心急如焚,每当要进行干预时,发现孩子要找的东西的确必不可少,要做的事也不是能等的事,只能强忍着心中“怒火”,极力克制而不让“火上爆发”。

三,粗心大意。孩子把学习用具找齐了,自己该处理的事也处理完了,注意力也算是集中了,一切准备就绪,好不容易安顿了下来,接下来就是“安心”的做作业了吧,可让家长更“糟心”的事来了——粗心大意。像把二十三写成三十二,把三分之二写成二分之三等现象,比比皆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粗心大意法,家长看的是血压蹭蹭往上窜。

孩子的这些让人“心烦”的学习状态,还能就没有好的方法去改变吗?有,还真的有,但是,不是急的事,需要慢慢来,需要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一点一点的去纠正去改变。大家知道,孩子的这种习惯,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既然不是一天形成的,那就不是一天能改变的,考验家长的时候到了。

如果大家希望读到更多关于教育类的文章,敬请关注,进入主页查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