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艾-对症下灸丨崩漏的艾灸疗法

崩漏的施灸穴位

主穴:关元、三阴交、隐白、大敦。

配穴:血海、太冲(血紫有块)

百会、气海(身倦无力)

膈俞、脾俞(血虚)

肾俞、太溪(腰膝腿软)

注:

1)主配穴结合,依附属症状选择施灸。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7次1疗程;

2)施灸顺序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取穴比量法:

主 穴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功效:培肾固本,补益元气,回阳固脱。

取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功效: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

取穴:在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开0.1寸,红白交处。

功效:生发脾气,温阳回厥,清心宁神,调经统血。

取穴:在足趾,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功效:苏厥醒神,清利湿热,理气调肝。

配 穴

【症状一】:血紫有块

取穴:侧坐屈膝90度,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膝盖上,拇指与其他4指约成45度,拇指尖所指处。

功效:化血为气,运化脾血。

取穴:在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功效:清肝泻火,燥湿生风。

【症状二】:身倦无力

取穴:在背部,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功效:各经脉气会聚之处。调节大脑功能,通达阴阳脉络。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功效:利下焦,补元气,行气散滞。

【症状三】:血虚

取穴:在背中,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活血通脉,养血和营,理气宽胸。

取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

【症状四】:腰膝腿软

取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外散肾脏之热。

取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清热生气,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时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着凉;

✓ 艾灸前后要喝一杯温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 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时内不要洗澡;

✓ 灸后不要吃寒凉饮料、水果和海鲜;

✓ 饭后1小时不宜艾灸;女性经期不宜艾灸;

✓ 过饥、过饱、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状态下不宜艾灸;

✓ 灸后若有余艾,要用熄灭筒彻底熄灭或放入罐中盖严熄灭;

✓ 灸后若出现极大不适或病情加重,请前往医院辩证施治。

中广和中医小儿推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