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话阿司匹林为什么能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每天一片注意出血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来说,阿司匹林并不陌生,我们大多数人都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阿司匹林吗?

每天一片阿司匹林,到底有什么好处和风险?

我们常说的阿司匹林一天一片是只100mg的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剂量不同效果不一样,比如大剂量阿司匹林是用来解热镇痛的,当然不能一天一片。长期服用100mg左右的阿司匹林才能预防和控住心脑血管疾病,市面上还有一种25mg的阿司匹林,一天一片也不行,因为最少需要3片,也就是75mg,这样才能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阿司匹林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

简单说就是预防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梗死!上学的时候,我们老师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我们去公园赏鱼,经常会拿一把鱼食撒在鱼水里,这时候鱼儿就会都游过来吃食,于是鱼越积越多。平时没人喂食的时候,鱼就会分散在池塘中。我们的血管随着年龄增加及各种不良习惯的养成,就会形成血管垃圾,但是这些血管垃圾包裹在血管内壁。当某种条件下,这些垃圾就会穿透血管内壁,这些垃圾就好比鱼食。血小板就是鱼儿,看到鱼食的勾引,拼命聚合在一起,就会形成血栓。血栓在心脏血管就是心肌梗死,在脑血管就脑梗死。我们吃阿司匹林的目的,就是抑制阿司匹林聚集,就是别让鱼儿聚起来,即使你们看到鱼食,但我们也放了化学物质,鱼儿也不会游过来吃食,也就减少了血栓形成的风险,也就预防了心肌梗死、脑梗死。

哪些人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呢?

第一、已经明确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搭桥术后、脑梗死、严重的颈动脉狭窄等等,这些是必须吃阿司匹林,不管是20岁还是90岁。

第二、如果还没有发生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我们要不要吃阿司匹林预防呢?小于70岁的人,目前还是根据10年心血管疾病评分,具体评分要根据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家族史等等综合评估才能决定要不要吃阿司匹林。

1、高脂血症: 胆固醇≥7.2mmol/L或低密度≥4.9mmol/L,年龄≥55岁。

2、糖尿病: 年龄≥50岁,伴以下至少1项主要危险因素: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发病)、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胆固醇≥5.2mmol/L或低密度-C≥3.4mmol/L或高密度<1.04mmol/L)或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

3、高血压: 血压控制良好(<150/90mmHg),伴有以下3项危险因素中的至少2项: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高密度<1.04mmol/L。

4、不符合以上条件者,同时具备以下5项危险因素中的至少4项: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BMI≥28kg/m2)、血脂异常。

这些人即使有高危因素也不能吃阿司匹林

70 岁以上老人如果没有明确心脑血管疾病,肯定不用吃阿司匹林,即使是高危人群,只要没有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就不要吃阿司匹林。还有就是出血风险高的患者也不用阿司匹林。

为什么阿司匹林要每天一片?

血小板是有寿命的,一般血小板的寿命是七天,每天都会有新生的血小板更新换代,为了更好的一抑制血小板聚集,需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才能使新生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得到抑制。

大家最担心的就是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阿司匹林会引起出血,没错,药物就是双刃剑,阿司匹林既然能预防血栓,那肯定会造成出血风险增加。这也是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吃阿司匹林,只有吃完阿司匹林能得到更大的好处,才有必要吃。还有就是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并不是发生在大部分人身上,而是少数人身上。

每天一片阿司匹林的风险

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及恶心呕吐,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果是肠溶阿司匹林一定要空腹吃,如果是普通阿司匹林一定要餐后吃,这样会减少胃刺激。

阿司匹林除了会引起胃部症状或出血外,还可能导致尿酸升高,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黏连,使凝血因子不易释出,因而延长出血时间。以上血液损伤可以表现为肢体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外在表现。千分之二左右的患者可能出现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者休克。

但对于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患者,阿司匹林还是能明确的明显的带来更多获益,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阿司匹林该吃则吃,不该吃千万别吃,严格把握适应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一定监测大便及血常规,观察是否有出血。

【受维权勇士保护,抄袭必究!】

#清风计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