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的"祸根"找到了,医生:3大习惯再不改,心梗易上门

高血脂作为"三高"之一,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血脂异常的人群已经占到了18.6%,意味着高血脂人数已高达2亿。

血脂是血液中所含类脂质的总称,主要包含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等。

当胆固醇过高时,就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壁,长期以往,会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就像血管中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就会导致血栓的形成,从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

其实,高血脂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病,它与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高血脂的"祸根"找到了,医生:3大习惯再不改,心梗易上门

习惯一、"吃"出来的高血脂

饮食习惯不佳,是导致血脂异常的罪魁祸首,如三餐不按时进食,暴饮暴食,蔬菜水果摄入少等,都会诱发高血脂。

这类人群中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会升高,同时好胆固醇的含量会下降,从而诱发高血脂症。

1、高脂肪食物

高脂肪食物无疑会带来高血脂,因为热量大,油脂含量丰富,便会升高血脂,建议高血脂患者不要吃排骨、五花肉、肥牛肉、肥羊肉;尤其是油炸食物!

2、高胆固醇食物

这类食物包括:猪脑、墨鱼、动物肝脏等等。

墨鱼含胆固醇较高,多食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不利于保护心血管健康,因此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心血管病患者应慎食。

习惯二、"喝"出来的高血脂

除了吃出来的高血脂,生活中,就像酒类、饮料等饮品,都会严重升高血脂。

1、酒

不管是白酒,还是啤酒,高血脂患者都是不宜碰的。

因为在酒精的作用下,会直接激活脂肪组织当中的脂肪酶,这就会促使脂肪酸直接释放到血液当中,如果时间长了,对于血管的破坏会更严重,加速心梗的发生。

2、碳酸饮料

从营养角度来说,一般的碳酸饮料除了含有大量的白砂糖以外,没有任何营养价值。这些糖分进入人体后,会转化成脂肪引起肥胖,导致血脂代谢异常;

同时过多的糖又可以转化成内源性的甘油三酯,最后导致高血脂的发生。

习惯三、"懒"出来的高血脂

"懒"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出门开车,上楼做电梯,就连做家务,也越来越高科技。

这样高效的生活方式,不仅改善了人们的作息习惯,还招惹来了肥胖,致使更多人患上了高血脂。

1、懒得运动

高血脂患者,血液易粘稠,如果久坐不动,长时间无法活动双脚,就会导致腿部深静脉出现血块,导致血栓。

所以,平时一定要坚持运动,谨记:3+7原则,大约耗时30分钟左右,然后在一天内,零星累积到7千步即可。

2、懒得早睡

熬夜,对于现代人来说更是家常便饭,可对于高血脂者来说,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加重病情,导致脂肪代谢障碍,不仅会升高血脂,长此以往,还会增加患上冠心病的几率。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睡得时间越多越好,每晚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为宜。

脸上出现2种症状,当心你血脂高了

症状1、头晕犯困

高血脂患者时常会有头晕头痛、胸闷气短的感觉。

常见于早上起床的时候,吃过早餐或者起床后1小时就会得到改善,但在下午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头晕,困倦,成为不睡不行的程度!

症状2、睑黄疣

血脂过高的人,由于脂质会沉积于眼睑部位,而引起的皮肤的黄色或橙色斑块,称之为"脸黄疣"。

一旦出现脸黄疣,说明体内血脂已经很高了,千万别忽视。

降低血脂,预防心梗,谨记"4个一点"

1、补充营养元素多一点

氧化过程是损伤血管的重要因素。体内有机物氧化过程中会产生自由的原子碎片(自由基),就好比机械加工过程产生的碎屑,对血管有很强的破坏作用。而一旦血管有损伤,就更容易沉积胆固醇,就好比坑洼的路面容易积水一样。抗氧化剂,说白了就是具有抑制体内氧化过程的物质。

抗氧化剂含量丰富的食物有:油脂类(橄榄油、向日葵油、油菜籽油)、绿叶蔬菜、西红柿、柑橘类水果、坚果等。

除了吃以外,还有一些富含抗氧化剂的食材,我们可以泡水喝,像各种绿茶、白茶、石斛、元芙菊等,坚持饮用,也能降低血脂、软化血管。

其中元芙菊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硒元素,还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和植物甾醇等营养物质,晒干后泡水喝,有助降低血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保持血管弹性。

在我国,元芙菊主要产自河南云台山,有去云台山旅游的,不妨带点儿回家。

2、蔬菜吃一点

要改变以精米白面为主的饮食习惯,坚持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减少肉类等食物的摄入。

茄子:茄子皮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有着降压和降胆固醇以及降血脂的作用。维生素p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和改善微循环,对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人来说是最佳食物。

胡萝卜: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果胶酸钙,对于胆固醇水平有一定的促使降低的作用,建议可以常吃。

3、药物用一点

高血脂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药物治疗方面是不可以突然停止的,而是应该合理服用药物以进行长期的血脂控制。

一般来说,要遵医嘱,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为主的有他汀类和树脂类,以降低血清三酰甘油为主的药物有贝特类和烟酸类,要根据情况来服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