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祛湿别再迷恋薏米红豆”?另外我们该怎样更有效的祛湿呢

大家好,我是医师小宋

如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讲究保健、养生,因此,中医这个职业也变得越来越吃香。很多人去找中医调理身体的时候,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会被告知说:有湿气。那湿气到底是什么呢?而且,该怎么祛除湿气才是最正确有效的呢?下面,小宋一一为大家讲解。

首先,湿气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湿气就是一种人体水液代谢的产物,在中医范畴内湿气被分为:水、湿、饮、痰这四种。并且湿气具有阴寒、易损阳气、阻滞气机等特质。

简单来讲,湿气主要来源是外湿与内湿。引起外湿的主要因素多是由外界气候所决定的,尤其对于生活在沿海城市的人们,通常体内湿气较多。那么引起内湿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而导致的,脾胃虚弱的人,不能完全的运化人体所摄入的食物,导致食物堆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湿气。脾胃虚弱生成湿气,然而湿气又回过头来加重脾胃虚弱,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如何祛湿才更科学有效呢?

其实,祛湿的道理与物理学中水汽蒸发的道理如出一辙,物理学中对于水汽蒸发速度的三个重要决定因素是:温度、气流、面积,同理,在中医理论中,温法对应着温度,理气法对应着气流,发汗法对应着面积。

1、温法:由于湿气本身是属寒性的。在《伤寒杂病论》以及《内径》中均有介绍,痰、饮当以温药和之,寒者温之。这就表明了,温法是祛除湿气最根本的方法。

2、理气法:顾名思义,人们体内血气不通畅,那么很容易形成湿气。湿气同样会大大阻碍血气的运行,因此对于久坐的人就很容易生出湿气,那么要想祛湿,首先要理顺体内的气血,气血通畅,湿气自然就消失了。

3、发汗法:皮肤作为人体表面积最大的一个器官,因此以出汗的方式来祛除湿气,也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

为何说“祛湿别再迷恋薏米红豆”?

我本身是学中医出身,有很多同学、朋友们也总是说要祛湿,一说到祛湿就立刻想到什么薏米红豆粥,每每听到这些,其实我内心是真替他们担心的。

首先红豆薏米不属于以上三种方法中任何一种。

祛湿讲究温法,红豆还有薏米本身都具有微寒性;祛湿还需要理气,寒性的药物对于血气的运行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祛湿还需要发汗,很明显红豆薏米都不具备这种功效;此外,由于脾胃虚弱也会导致生成湿气,虽然,炒过的薏米有些许健脾的功能,但是作用是很微弱的,基本上可以忽略。

说到这里,有些朋友就会有问题要问了:我一直喝红豆薏米,效果感觉还行啊,小宋告诉大家,其实这种效果还有感觉都是一种错觉,湿气包含有很多类型,湿热就是很常见的一种,红豆薏米本属寒性,喝了以后是把湿热压了下去,看似症状有所缓解。事实上,长期单独使用红豆薏米,是以伤害脾胃为代价的。脾胃的正常工作,是需要阳气的,而长期使用寒性的食物是一种损耗阳气的过程,因此,这么做将导致这类人只会对于湿气的抵抗力变得越来越低。

薏米红豆在祛湿上并不是一无是处,正确与理气的中药搭配起来,即可祛湿健脾

若想依靠薏米红豆来祛湿也不是不行,但是一定要和具有健脾理气温性的中药搭配起来才可以,“芡实”就是最好的一个搭配。

芡实性属平和,对于养肾、固精、健脾、止泻、祛湿均有显著的疗效,除了搭配芡实以外,薏米红豆粥中的红豆要更换成赤小豆,中医里的红豆实际上指的是赤小豆,而不是大家所知的红豆。它们二者是有区别的,赤小豆对于消热解毒、健脾祛湿有着显著的作用,对于红豆而言,主要是用于烹饪。因此将芡实、赤小豆以及炒过的薏米搭配起来,对于祛湿健脾来说可算得上佳品了。

除了通过食疗还治疗湿气,在中医范畴内,按摩穴位也是一种特别好的祛湿手段

第一、丰隆穴:位于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按摩方法:同时使用大拇指与食指的关节点按此穴位3分钟,顺时针揉按5分钟左右,每日做上2-3次即可。

常按摩丰隆穴,对于调理脾胃以及化痰祛湿,有着明显的效果。

第二、足三里:被称为人体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端一指处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压以及顺时针揉按此穴位5-8分钟,直到出现酸胀的感觉时即可停止,每日2-3次即可。

足三里这个穴位,除了能强健脾胃、祛湿以外,还具有补气、增加免疫力的效果。

第三、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按摩方法:用掌根顺时针揉按2-5分钟,每日2-3次即可

次穴位具有健脾和胃、祛湿等效果。

第四、曲池穴: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揉按2-5分钟,也可四指并拢,多次拍打,直到皮肤微红停止,每日2-3次即可。

常按此穴位,对于调理大肠湿热、大便黄烂、肛门灼热、防止便秘等均有显著效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