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好汉大口吃牛肉过于夸张?古人的家常食物,只有这些

在我们今天牛肉是不可缺少的美味,从一碗普通的牛肉面,到西餐的经典菜牛排,还是吃火锅牛肉是必点的。那古人能够吃牛肉吗,我们看水浒传的时候经常看到里面的梁山好汉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哉,而他们吃的肉就是牛肉,武松打虎的章节里就有这样的情节:武松打虎前进了一家店,问店家有没有饱肚子的吃食,店家回说只有熟牛肉,店家给武松切了两斤的熟牛肉。在整个水浒传里还有类似的情节,那么古人真的经常吃牛肉吗?答案是不可能的,牛肉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

重点保护动物——牛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对于一个以耕作为主的国家,需要依靠牛来耕地,一头牛的价值比得上十个壮劳力,所以牛是重要的生产力,是重点保护动物,其地位堪比我们今天的国宝大熊猫。在古代,牛只能进行买卖,不能杀害。在汉代,杀牛甚至可以被判死刑,那是真的杀牛偿命啊;在隋唐时期,杀牛不需要被判死刑了,但依然要被判一年;在宋朝,无故杀牛者要被罚三年苦役;在元代,则要被仗责一百。可以看到,不论在哪个朝代,杀牛都要面临刑罚。在整个古代社会,牛虽然是家畜,但一直享有很高的地位。《礼记·王制》里写道:

“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国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大牢、少劳指祭祀所用的牲口数,大牢指用牛羊豕三种,少牢则为羊、豕两种。从这里可以看到,牛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只有在天子祭祀时才用到牛,诸侯都没有资格,而且君王也不能随意杀牛,更别提普通人了,其次是羊,羊的地位也很高。那这是不是说古人就没机会吃到牛肉呢,也不是,如果是自然老死的牛,就可以吃了。

在元朝,对于老弱病残的牛,没有利用价值,这种也是可以杀了吃的,不过要到官府报备。但是在唐宋,即使是老了的牛也是不允许随意杀死的,只有等牛自然老死或病死才可以吃到。所以像水浒传那样跑到一个店家大喊要吃牛肉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吃到牛肉,也是非常老的牛肉,味道品质都非常差。但话又说回来,俗话说亏本的买卖没人做,杀头的买卖有人做,官府虽然明令禁止,但犯法的事永远有人做,保不齐在哪个荒野小店也是能吃上鲜嫩味美的牛肉的。

古人吃的肉

那牛不能吃,古人都吃什么肉呢。我们现在最常吃的是猪肉,古时候是不是也一样呢,不太一样。古代资源稀缺,物品匮乏,不像今天什么天南海北的食物都集中到超市,我们想吃什么都有,古人的吃食讲究因地制宜。像居住在山林之中,则依靠打猎,吃鸟兽之肉;如果居住在热带地区,植物茂盛,则多以植物为食;而居住在江河湖海边上的,则吃鱼为主。

那不住在山林里、热带中、湖海边的,又吃什么肉呢。常见的肉有马、牛、羊、鸡、狗、猪,马、牛要用作交通、耕地,不能吃;羊是需要草地去饲养的,所以无法大规模的生产,属于比较贵重的肉品,像贵族阶级或宴请宾客时羊肉都是必不可少的。剩下的鸡、狗、猪就是普通人能够吃到的肉了,关于狗和猪,民间习俗中认为狗是给男子吃的,猪是给女子吃的,但是猪还是最普遍吃的肉。一方面可能因为猪比较温驯,较好饲养,饲养猪的人比养狗的多;另一方面,民间一直有“狗肉不上席”的说法。据记载,宋徽宗属相为狗,有大臣为了讨好皇帝,向皇帝进言,说狗地位尊崇,民间不应吃狗肉,这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宋徽宗听了,就下令禁止民间杀狗、吃狗肉,于是百姓也就不敢公开吃狗肉。

猪肉虽然以种种原因胜出,成为百姓最常吃的肉,但是猪肉的地位一直非常低。在很长一段时间,猪肉都不是贵族官员的主流肉食,可以说富人瞧不上,穷人吃不起。让猪肉高大上一点的还得益于苏东坡,他独创的制法做出的东坡肉味道独特,以至于名扬四方。但是物以稀为贵,汉族人以吃羊为尊,北方的游牧民族则把猪肉当成贵重的肉食,这样双方在交易时就以羊和猪相交换,各取所需。

古人主要的吃食

其实不管什么肉,哪怕是地位低下的猪肉,对于广大的贫苦百姓来说依然是极其奢侈的。《孟子》里写道:“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对于肉食,只有七十岁的老者才有资格享用,可见,对于肉食,一般人是很难享用到的。你可能会说,吃不到猪肉,吃猪内脏沾点荤腥行不行。别说,在古代,猪内脏确实便宜,但是没人要,猪内脏古人称猪下水,现在可能很多人喜欢吃猪大肠之类的,但那是因为现在有各种调味料去腥、调味,才做的好吃,古代没什么作料,这些猪内脏都带着腥臭,难以下口,也就没人要。相比较之下植物生长容易,随处可见,就成为了古人的主要食物。

之所以说是植物而不说谷类蔬菜,是因为不同于我们今天种类繁多的蔬菜,口感细腻的大米、面粉,在最早的时候,古人所吃的植物是没有明确的区分是菜还是草。古人从山林里采摘植物,这些摘得的植物可能味道苦涩,可能嚼不动咽下去还刮嗓子,更有些含有剧毒的植物,吃了轻者腹泻难受,重的因此丧命。我们现在听的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其实把神农换成无数古代劳动人民,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现在的《神农百草经》就是无数古人在尝试以各种植物为食时用经验甚至生命换来的对各种植物的认识。经过长期的经验累积,他们找出了最适合食用的植物,将它们大面积培育,这才有了后世的谷物蔬菜。

我们现在吃到的蔬菜很多都是外国引进或改良的品种,真正属于我们中国本土的菜现在很多都看不到了。在战国到秦汉时期,人们主要吃的菜一种叫葵,植物学上称为冬葵,在当时为百菜之主,但是味道并不好吃,唐代以后就减少种植;另一种叫藿,是大豆苗的嫩叶;还有一种叫荠菜,是现在很多人比较喜爱的野菜。一直保留到现在的菜就是葱、韭菜、萝卜和蔓青了,蔓青可能有些人不熟悉,但在我国某些地区依然是有的,是一种茎状类植物,味道鲜美,古时还拿蔓青当做粮食食用。而我们现在最常见的白菜古代叫菘,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发展到明代后成为“菜中之王”。而粮食类虽然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水稻、小麦等作物,但在我国古代最常吃的还是粟。

你在古代吃不到的食物

我们现在能吃到种类丰富口感好的食物,但在古代就没那么幸运了,可以看到,古人所吃的蔬菜现在大多已经淘汰,原因当然是因为不好吃了。那么我们现在常吃的蔬菜都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呢?主要分成三个时期,一个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大蒜、香菜、黄瓜,从此人们就多了给菜增香的调味品。二是魏晋到唐宋时期,引进了茄子、菠菜、扁豆。三是明清后期,这一次引进的食物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不是中国人,他也不是将这些食物引进中国,而是将它们带向了全世界,他就是哥伦布。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为我们带来了番薯、土豆、玉米、辣椒等,可以说,没有这一次的引进,川菜的灵魂都没有了。

总结

我们中国有着灿烂的饮食文化,有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还有各种地方小吃,有数不尽的美味佳肴,烹、煎、煮、炒花样百出。如此多的美食让人忘了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处在食物匮乏、种类单一的局面,让人不得不感叹,一是感叹古人的智慧,发明了这么多的美食;二是感叹古人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即使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创造这些美食。老人总说一茶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总以为是说它们的生产不易,是由很多人辛勤劳作得来的,其实还是说它们的由来不易,我们现在很多看来很普通的食物它的背后是改变时代的文化交流,文明与文明的连接,是无数人在前路未知的情况下勇敢探险,开创一条条联通世界的道路。我们今天所享受到的一切,都是前人的馈赠,都是时代的馈赠。

参考资料:吕思勉《中国文化十八讲》、翟文明《中国文化1000问》、《礼记·王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