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预防心梗,出血风险加大,吃还是不吃?最新指南这么说

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绝大多数都是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的预防。而之所以进行这样的预防服用,正是因为阿司匹林具有抵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风险的作用。因此,可以这么说,只要是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通常都会对血小板的聚集形成影响,换句话说,凝血功能都会有所下降。如何正确的看待阿司匹林引起的凝血功能下降问题,如何正确应对和判断阿司匹林的服药时机?今天我们就来谈一下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风险管理。所谓风险管理,是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应该综合的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和获益的平衡,尽可能的识别风险,并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风险的发生,从而使所做的事情得到最大获益的一种管理理念。举个不太恰当但比较形象的例子,比如说今天要出门,但天气预报说要下大雨,但出门是为了会见一个重要的客户,行程已经定好了,当然不可能因为下雨就不去,但带好雨具,避免淋湿,就是对于风险的控制,使我们见客户时能够衣冠整齐,保持良好形象,这就是控制风险带来的获益。

阿司匹林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同样需要做好风险管理。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二次发作的预防来说,阿司匹林的临床获益是明确的,其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益处,要远远大于导致凝血功能下降的风险,因此,如果没有服用禁忌的患者,都应该考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风险。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心脏支架手术后,往往还需要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的方式,来减少术后的栓塞风险。当然,对于这种情况,同样也要注意服药期间出血风险的控制——

1. 对于本身有消化道粘膜受损疾病的朋友,应该服用阿司匹林期间,注意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质子泵抑制剂(各种拉唑)、H2受体拮抗剂(各种替丁)等保护胃黏膜;

2. 在服药期间,也要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其他出血症状;

3. 对于脑动脉硬化比较严重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好血压的控制,减少脑出血风险。

重点谈一下阿司匹林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应用。所谓一级预防,就是还未发作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但是本身有多项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等,通过评估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发病几率高于10%的情况,就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患者,这种情况下,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就属于“一级预防”的情况。

目前医学界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患者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问题,各种大型的临床数据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因此,在各个最新的专家共识和指南中,也有着较大的分歧和差异,欧洲的最新版指南,基本否定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方面的作用,认为其对于身体的获益与其导致出血风险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而我国目前的指南还是对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患者,还是推荐在充分评估出血风险的前提下,建议服用阿司匹林进行高危风险的一级预防。但不论是哪个国家的共识或者指南,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时,更要注意平衡好出血风险和身体获益,如果出血风险大于获益,就可以选择不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来说,有的时候注意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比服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获益更大,也更安全。

对于一级预防说了这么多,可能很多朋友还是一头懵,到底该用还是不该用,到底什么情况下该用,和大家分析一组美国最新的指南,供大家参考——

考虑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情况:

1. 心血管疾病风险大于15%,直肠癌高危风险(阿司匹林长期服用还有预防直肠癌作用),出现风险低。

2. 心血管疾病风险大于10%,直肠癌高危风险,10年以上服用阿司匹林用药史。

需要严格评估探讨的情况:

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在7.5%~15%之间的患者。

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的情况:

心血管疾病风险小于7.5%,高出血风险患者,不管是否有使用阿司匹林的用药史,都不推荐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来进行一级预防。

在最新的指南中,还强调了患者教育以及患者用药认识、用药依从性的重要性,的确是,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既是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服药预防措施,同时也要注意服用阿司匹林带来的凝血功能下降,出血风险增加风险,只有做好风险管理,才能用好阿司匹林。#清风计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