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涎欲滴!揭秘舌尖上的《十二时辰》,其中一个被誉为“世界最软”

文/马小奔

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口碑炸裂里,不仅情节刺激,演技突出,服装华美,就连剧中那些美食,也是让无数观众谗言欲滴。下面让小编为大家捋一捋剧中出现的那些唐朝美食:

NO1

剧中,张小敬从狱中出来办案的过程中,特地要在街边呼噜一份看起来贼香的水盆羊肉。不仅自己爱吃,还喜欢安利给别人,“西市十字街老马家的水盆羊肉更赞”,妥妥的大唐美食KOL啊。

羊肉,唐朝肉类C位。古代中国人吃的最多的是猪肉,唐朝源自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吃羊肉的风俗大概就是那时候传到中国。唐代最著名的烧尾宴中,58道菜中,和羊肉有关的达到8道。《太平广记》里,105次提到肉类,其中羊肉类47次,占比45%,排名第一。

唐代养羊业,主要靠官方养殖——专业养羊机构太仆寺。皇室成员中有大量羊肉爱好者,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喜欢在宫里学突厥人,亲手将煮熟的羊肉用佩刀割下来吃;武媚娘喜欢吃冷修羊,在给男宠张昌宗的信里,她甚至把羊称为“珍郎”(珍郎杀身以奉国);唐肃宗李亨做太子时,经常陪同唐玄宗食羊腿肉;同昌公主下嫁之后,她的阿爷也时常馈赠她在宫里常吃的食物——取一头羊身上四两肉做成的灵消炙,类似灯影羊肉。

唐人吃羊,主要是烤,但也有水煮。有一首《赠酒店胡姬》的唐诗,描写的也许就是唐代水煮羊肉——“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锵锵。红毾铺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盘初脍鲤,金鼎正烹羊。上客无劳散,听歌乐世娘。”

不过,羊肉膻味重,唐朝人就特别重视能去膻味的胡椒。当时的胡椒不比今天,是来自西域南亚的高档进口货,价格自然也是贼贵。所以,当时高官被抄家,必然会有大量的胡椒随之被抄出。对于普通人来说,一般就是炙羊肉、蒸羊头、羊肉面等。

今天,水盆羊肉关中一带广为流行,讲求“汤清、肉厚、盆大”,一般当作早餐,最出名的水盆羊肉是陕西澄城县的。

NO2火晶柿子。

火晶柿子没有核儿,吃的时候一手捏把儿,一手轻轻捏破薄皮儿,一撕一揭,薄皮儿便完整地去掉了。因为火晶柿子很软,很甜,软到什么程度,《白鹿原》中,陈忠实把它列入世界上最软的四样东西:姑娘腰,棉花包。火晶的柿子,猪尿泡。

在唐代,柿子已大面积在长安附近种植,刘禹锡有诗《咏红柿子》:“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写的大约就是临潼的火晶柿子。又名临潼火晶柿子,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特产。柿子软化后,色红似火球,透亮如水晶,一窝蜜,甜度特别高。

淘宝卖家称,“早熟的柿子本月底成熟,就能发货了。但雷佳音同款火晶柿子,要等到9月底才能成熟发货。”

NO3胡饼

胡饼。在京师长安,胡饼已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异域美食,街市上不仅有流动吆喝着卖胡饼的小商贩,还有很多负有盛名的老字号,像长安的辅兴坊,就是一爿胡饼摊铺扎堆食客云集之处。

崔六郎去世,崔器为他上供的,居然仅仅是一个胡饼。这是因为胡饼是崔六郎身前最爱的食物,他为了兄弟前途私贩珍珠,最终伤了肠胃,永远只能吃流食。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

乐天居士诗中提到的 “胡饼”,正是《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唐人美食,而说到这枚从西域传来并广泛融入唐人生活的“胡饼”,则和我们今天吃的烧饼十分接近。这种胡饼在炉中烘烤而成,和面,做好饼胚,抹油撒芝麻,放进炉子里烤熟即可。因为易于储藏,胡饼成为长安最常见的干粮之一,堪称居家旅游必备。

胡饼,还可以和前面提到的羊肉联系起来,《唐语林》里加了羊肉的胡饼:“时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层布于巨胡饼,隔中以椒豉,润以酥,入炉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为‘古楼子’”。

值得一提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惶逃往蜀中,路上饥渴难耐,“日向中,上犹未食,杨国忠自市胡饼以献。”毫无疑问,在唐人的饮食结构中,舶来食品已然成为不可切分的重要组成。胡饼的风行,只是唐人饮食“胡化”的一个缩影,随着“贵人御馔,尽供胡食”,许多从西域传来的食品如毕罗、奶酪、黄油等食品越来越受到上流社会的喜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