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治”的不仅仅是病还有习惯,女生夏日养生生活方式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

大概是指某些冬天容易反复发作的毛病,但要不就是情况不急、要不就是冬天疗效不如意。唯有借助夏天外界气温升高,体内阳气最旺的时候进行处理,这就叫“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的原理

适合冬病夏治的问题,多是所谓的“虚寒体质”的常见。通常伴有: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疲易倦等。中医认为是阳气不足,导致寒从内生。他们即使在盛夏,睡觉可能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冬病”的人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冬天外界气温天寒地冻,两寒夹击,体内寒气便毫无解冻的可能。到了夏天,外面暑热骄阳,体内也是阳气升散,那些“积寒”会趋向于后背或关节部位。我们知道,后背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所,为一身之表,此时体内的积寒容易被驱散。所以才有“冬病夏治”的做法。

夏日天气热、体内阳气升适合驱寒治病

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在冬天,人们更加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的疾病,因为此时新鲜的蔬菜水果比较少,而且天气寒冷,人们容易着凉,小孩子容易患上一些慢性咳嗽,哮喘以及老年人的慢阻肺等都是比较常见的,还有反复感冒也是冬病夏治的主要对象。

风湿免疫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天气转凉的时候,风湿性疾病是比较容易发生的,加上血管收缩,血液供应不足,很容易导致一些关节炎症,例如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等,轻则关节疼痛,重则关节畸形。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胃病主要有三大类: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病、肠胃湿热引起的胃病和精神因素引起的胃病。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治疗和日常保养方法。

耳鼻喉科疾病

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过敏性鼻炎以及慢性咽喉炎都是在冬天比较常见的疾病,不少人在天气转凉的时候,会有流鼻涕,甚至鼻痛等情况,这些都是因为冬天才出现得比较多的疾病。

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冬病夏治,易祛除体内阴寒,疏经通络,温化寒湿,活血祛瘀,从而促进妇科病患者的盆腔血液循环,治疗很多慢性妇科疾病。伏灸膏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妇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如何以“冬病夏治”的方法养生?我认为有如下四点值得注意:

夏宜静养:

古人夏季养生,有“泻心经之气血(火)、补膀胱经之虚弱(寒)”的做法。心属火,应时于夏;足太阳膀胱经为一身之表,相当于人体的“蕃蓠”,是抵御外寒之屏障,也是清除内寒之通道。所以夏天适宜静养,也就是适当地做会吐纳冥想,对养心潜阳是很有好处的。

夏宜静养 养心潜阳

控制进食冰冻冷饮:

“冬病夏治”是因为冬天阳气不足,无力驱散阴寒。阴寒之气在夏天会趋向背部足太阳经。如果夏天进食太多冰冻冷饮,会“挫伤”阳气升散的积极性,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内敛”。尤其对本来就有少许阳气不足的女性朋友来说,夏天痛饮如冰镇啤酒、凉茶、水果冰等等,再加上长时间在空调环境里,那效果就是:陈寒未去,新寒又生。我们要知道,寒气是会积聚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气血肯定有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因此,夏天最好能控制进食冰冻冷饮。

控制进食冰冻冷饮

适当出汗发散寒湿:

寒湿之邪客阻经络关节,就如同路上的障碍物,引起气血运行不畅。大致来说,如果寒湿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寒湿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癥瘕;寒湿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麻木出现。

而在夏天,很多朋友为了怕出汗,长期呆在空调环境里,运动的频率也更低,出汗的几率也就减少。其实,在夏天适当出汗,是有利于体内寒湿之气散发出来的。因此,夏天尽管气温高,最好还是在早晚相对凉爽时段适当运动,适度出汗,既有利于沉寒外越,增加气血流通,也利于新寒发散,对健康是很有利的。

适当出汗发散寒湿

每天喝杯热开水,或者红糖姜水之类的:

夏天外界气温较高,阳气散发,体内相对有伏阴之气(伏阴之气和寒湿之邪是不同的)。如果贪图凉爽,长期喝冷饮,会有加重体内阴寒的趋势。建议即使气温高,也能喝杯热开水,尤其以喝完后感觉有点热烘烘、欲汗未汗的程度最为合适,既能减少伏阴,还能帮助沉寒发散,也是不错的一种方式。

每天喝杯热开水,勿贪图凉爽

如果伏阴较重、寒湿偏重的人,还可以用红糖姜水替代白开水。因为“姜”性味辛温,有发汗的可能,如果不想出汗太明显,可以“姜汤冷服”,就是稍冷后饮用,能温胃散寒,也是非常不错的。“汗为心之液”,夏天适度出汗,能泻过旺之心火,也可将皮腠的寒邪及时排出,是排出体内寒邪的好方法。

台湾高良姜

《本草汇言》:高良姜,祛寒湿、温脾胃之要药也。

《本草纲目》:健脾胃,宽噎膈,破冷癖,除瘴疟。

《本草求真》:良姜,同姜、附则能入胃散寒;同香附则能除寒祛郁。含良姜能辛散温通,散寒止痛

高良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