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夜间经济2.0到城市核心IP,看成都如何进阶世界文化名城

熊猫“滚滚”在塔上爬来爬去,五颜六色的焰火照亮蓉城……2月19日,元宵佳节,一场电子烟花秀、光影秀在339天府熊猫塔点亮了成都的夜空,一度与“故宫烟花秀”一起喜提热搜。在离天府熊猫塔不远处的合江亭,永陵二十四位乐伎齐聚,共同演绎《蜀宫乐舞》,再现古时蜀宫夜宴的场景。

↑339电子烟火秀

仅仅过去两月,4月21日晚间,一幅200米画轴“天府幻夜图”精彩亮相锦江边,立即成为夜游成都的“网红”新地标,微博话题#一张图证明你是成都人#也在2小时后登上微博同城榜第一名。

“越夜,越成都”。随着成都建设“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塑造战略的深入,融合了艺术、文创、文博、赛事等新兴消费业态的出现,以及更具“国际范、蜀都味”的多元消费新场景的营造,成都2.0夜间经济业态正逐一解锁,“夜游锦江”“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等城市IP内涵更加丰富,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的成都,正以文化着墨,开启大城崛起,通向世界的征程。

有人曾用美国国家航天局夜间灯光图来研究城市发展,发现灯光越是明亮,往往意味着越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夏夜的锦江,热闹依旧,古香古色的乌篷船载着意兴阑珊的游客缓缓地向合江亭摆渡。沿途古乐悠扬,临河建筑倒影绰约,蓉城繁盛的商贸映衬在河畔建筑的墙体上,诗意古韵与现代建筑在碧波缓流中融为一体,以河堤为画布勾勒出“夜游锦江”的美学体验。

↑坐乌篷船夜游锦江

凌晨1点过,深处于窄巷子一处院落里的三联韬奋书店,依旧人来人往。作为成都第三家24小时书店,三联韬奋每个周五周六夜间还会有新书发布、作家对谈等活动。“每晚7点以后的客流量可占全天客流量的一半。”书店工作人员付小明介绍。

↑凌晨时分,宽窄巷里的三联韬奋书店仍然灯火通明。杨树 摄

不仅可以睡在博物馆的帐篷里,还能观看舞台剧、动物侦探互动游戏、动物绘画比赛……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馆推出针对中小学生开放的“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夜宿博物馆”主题,列入了不少小朋友假期的“心愿清单”。

↑博物馆之夜 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馆夜间活动广受小朋友喜爱。拾野自然博物馆供图

白天,这里是原创画廊艺术街区,夜晚则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夜市。6月2日,位于锦江区天仙桥南路的大川巷·派叁画廊艺术街区正式开街,集艺术创作、艺术展览、艺术教育、艺术品交易及衍生品开发“五位一体”的原创艺术世界。

↑巷子随处可见外国青年艺术家临街作画,还有扛着画作的年轻人。

今年3月下旬,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公布了各大城市的“知城·夜生活指数”,从夜间灯光值、抖音夜间打卡量、夜间电影放映场次数量、城市夜间公交覆盖范围占比等多个维度,评估出不同城市的人在夜间的活跃程度,以及城市能否提供夜生活的便利条件。其中,成都以76.21分占据了新一线城市的夜生活指数首位。

如果说美食、酒吧是成都夜间经济1.0形态的代表,那么,随着融合了艺术、文创、文博等新兴消费业态的出现,以及更具“国际范、蜀都味”的多元消费新场景的营造,成都的夜间经济正迎来全新2.0时代。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旅融合让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在仲量联行成都战略顾问部负责人邹丽娟看来,成都夜间经济迭代的本质就是一种以天府文化创新演绎为内核,叠加科技等前沿表达手段,融合多元消费场景的新模式。

以被誉为成都夜间经济2.0版本开山之作的 “夜游锦江”为例,作为锦江绿道的核心IP,“夜游锦江”项目在春节期间吸引了超过16万人次到访,成为成都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夜间新宠。

“夜游锦江”项目用生活美学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蜀都历史文化融入夜间经济业态打造,以“锦江故事卷轴”为主线,呈现“夜市、夜秀、夜食、夜展、夜宿、夜节”六大各具特色的主题场景,串联起成都339、兰桂坊、合江亭等片区,最终将形成各具特色的成都夜间经济活跃区。

↑夜游锦江

“夜间经济消费场景设计是仲量联行为锦江绿道、锦城绿道等进行策划建议时的重点之一。”邹丽娟表示,“在《夜游锦江IP发展计划》中,IP项目不仅要国际化,更要挖掘和结合在地文化深刻内涵,并将绿道生态资源本底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去天府绿道走一走,去博物馆里打个卡,或者去音乐厅听一场中外交响乐……围绕天府文化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慢游新天府,感受新成都”——百万市民游成都活动,聚焦10个美学主题,塑造100个经典美学场景,推出100条生活美学体验线路,天府文化浸润出的“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点赞打call,新玩法、新IP、新地标,一个全新的成都散发出别样的魅力。

↑青年歌手冯家妹当起“导游”,带领市民领略新天府

拥有4500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十大古都,文化流动无处不在。而对于成都来说,文化、商业、旅游、体育产业更是具有天然耦合性和产业关联性。

事实上,在成都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上,成都就明确要走一条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之路,到2022年,基本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文商旅体产业融合体系,形成一批彰显天府文化、引领生活时尚、影响全国全球的文商旅体融合成都品牌和行业标准。

“三城三都”,是新时代成都构建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目标,同时也需要重量级的文化IP来支撑。

“文化和旅游历来相伴相生,构成了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强劲动力。”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对此感触颇深,今年的目标就是深入挖掘天府文化,打造成都自然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群、张大千艺术博物馆、宽窄巷子二期、东华门遗址等重大文旅融合项目,继续推进打造“夜游锦江”项目,策划培育一批夜市、夜秀、夜宴、夜宿、夜节、夜展等夜间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展示成都原真生活、有文化底蕴、气质独特的特色街区,讲好成都故事,推出一批诸如舞台剧《舞韵天府》和现代川剧《天衣无缝》这样呈现天府文化独特魅力的舞台艺术精品,打造一批诸如《今时今日》《成都偷心》温暖走心的旅游演艺剧目,体现成都的“蜀都味儿”“国际范儿”,提升成都都市旅游的风采和魅力。  

同时,还将全力塑造天府绿道、川西林盘等核心旅游IP,打造三郎国际旅游度假区、安仁幸福田园、黄龙溪华侨城农业创意博览园、江家艺苑湿地公园等一批重大乡村文化旅游项目……

↑天府绿道

以天府文化为帆

成都已经找到了

破解大城崛起的深度密码

扬帆起航 一往无前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编辑 陈怡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