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桧 × 牛筋琴制作 | 敲在琴上的一缕瓯越乡愁

匠人:陈洪桧

技艺:平阳牛筋琴制作技艺

制作材料:黄牛牛筋、泡桐等

创作工序:琴弦的制作有选、锤、刮、洗、泡、晾等24道工序;琴架的制作有削木、装框、上琴弦、安竹码等步骤。

正当晌午,温州瓯海区丽岙街道杨宅文化礼堂内传出悠悠鼓词声。

家住瓯海南白象的杨大伯提前吃过午饭,搭乘公交车专程赶来,他非常喜欢的一位鼓词老师郑福眉,今天就在该礼堂登台表演,“等着看这场演出好久了!”

这一场,郑福眉唱的是温州鼓词传统曲目《玉鸳鸯》。这是杨大伯非常喜欢的一曲鼓词,他听了不下五场了。

温州鼓词,是浙南地区最大的曲艺种类,因善于叙事,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至今在温州民间仍非常受欢迎。而牛筋琴作为温州鼓词的主要伴奏乐器,其制作工艺也被列了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当、当……”一阵阵轻敲牛筋琴的声音传出农家门外,牛筋琴制作艺人陈洪桧正忙着为20多把牛筋琴调音。

陈洪桧说,由于牛筋琴制作难度大,费工费时,制作成本高,目前,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牛筋琴的琴弦用牛筋制作而成,琴架用硬木制成,琴音清而洪亮、传音远、音质优美、音准好,号称“天下第一琴”。

而最早,温州鼓词的伴奏乐器只有一面小圆扁鼓,层次单调。后来,由温州鼓词名家陈昌牌(1865—1947)偶然间发明。

清光绪中叶时,陈昌牌着手鼓词演唱伴奏乐器的创新。一日,他听到弹棉花师傅弹棉弓的牛筋弦敲弹出的“当、当”声音,得到启发,就将牛筋弦绑在椅子脚上敲打,到后来将琴弦固定在弓形长方形梧桐板上,终于用牛筋弦制造出一种新的伴奏乐器,取名“牛筋琴”。

陈昌牌制作的琴能够发出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我国的五声音阶),琴声憨厚柔美、响亮清远,大大增强了温州鼓词的表现力。

后来,经由鼓词艺人不断完善,牛筋琴从五弦增加到七弦、十三弦、十六弦。现在的牛筋琴为扁长方形,琴长62厘米、宽32厘米、厚3.8厘米,采用纯手工制作,包括琴弦制作和琴架制作两大工艺流程。

陈家的牛筋琴制作技艺自陈洪桧祖父陈绍顶时起,传承至今已近百年。

他15岁起开始做木工学徒,学习木工手艺,出师后一直以木工为业,同时也继承了祖传的温州鼓词乐器——牛筋琴的制作技艺。

琴弦以牛筋为原料经过选、锤、刮、洗、泡、晾等24道工序才能成品。

牛筋取自做苦力的老黄牛是最佳的,新鲜的牛筋需要放在阴凉处自然通风。

将干燥的牛筋撕成条状,放在砧板上反复敲锤、刮擦。

用碱水鞣制牛筋,使蛋白质发生变化。鞣制后的牛筋及柔软又牢固,不容易腐败变质。

搓丝成线。牛筋丝之间不可留有空气或间隙,否则做成牛筋琴后,音色会因天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将牛筋丝紧紧地绑在门柱上,绷直。

修胚、脱干。

刷黄明胶。

琴架材料为梧桐板和红硬木,制作过程包括削木、装框、上琴弦、安竹码等几个步骤。

陈洪桧的制作牛筋琴,长期被温州、瑞安、平阳等县市的唱鼓词先生定制,每年制作的几十架牛筋琴,总是被抢得精光。如今,他已将该技艺传承至下一代。只要在瓯越大地上,还有爱听鼓词的人,陈洪桧和他的后人就会一直做下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