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老板找钱的烦恼

事实上,尽管近来国资入股民企案例频频发生,但浮出水面的毕竟是少数,记者观察和多方打探得知,目前仍有大量民企与国资合作的项目在默默接洽中。

一位投资界人士向记者透露,民企陷入资金困局后,最开始会利用各种市场化的融资手段去化解短期流动性风险,但由于当前市场主流民企融资成本普遍不低,上市公司一般会采取多管齐下之策略。即一面与市场公开或非公开的出资方接洽,一面向当地政府或其他可能的合作伙伴发出援助或合作信号,同时以实际行动积极接待主动向公司抛出橄榄枝的企业之尽职调研团队,在这期间,哪个项目先落地,便提前推动哪个,至于双方交易价格,并不是此时民企老板们关注的重中之重,普遍而言交易价格为上市公司最近20个交易日均价。

而从民企老板们角度而言,他们最期望达成的一般是当地政府的及时援助,甚至愿意出让控制权,毕竟此方式最简单、高效,双方也知根知底,同时一旦当地政府入股后,企业未来发展也有了超强实力队友的助阵。

某上市高管向记者阐述了其为化解公司危机,找钱这段时间以来的心路历程。他告诉记者,民企上市公司陷入困境后,潜在投资对象一般分为三类:当地政府专项援驰企业、专业投资机构、同业合作伙伴(含民营或国资下属企业),这三类里,第一类是企业最乐意接待的,后两类纯属因公司深处困境,迫不得已而为之。

“之前当地政府旗下专项基金计划入股时,因为公司在当地扎根20余年,政府对公司也知根知底,所以来公司做尽职调查时,主要对公司财务、业务、基本面、前景等作了一些了解,合作条件也不会太苛刻。但后续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机构,在公司蹲守上月或数月把公司所有家底翻了个底朝天,最后还挑三拣四,条件极为苛刻。”上述高管直言,很多专业投资机构在接触陷入困境的民企时,并不是真正想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谋求双方共同发展,而是纯投资思维,“他们的合作方案中,不仅在价格上要求股东方折价转让,甚至已经载明了几年内出售公司土地资产、互联网资产等,真令人咋舌。”

同行业盟友,也是上市公司不太乐意接待的一类潜在投资者。毕竟如果项目谈成了还好,谈不成,潜在盟友又变回了原来的同行业竞争对手,而把公司家底翻遍了之后,竞争对手或多或少对公司运作、机密了解更多,这对期望未来持续稳健发展的民企而言无非多了一层潜在风险。

不过,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大背景下,让民企老板直接拒绝潜在投资者的洽谈与尽调,也有点不够理性,毕竟不找钱怎么化解企业资金及由此带来的经营风险呢?

“我真不该在早几年捂着公司股份不放,当时很多机构、合作伙伴求着让我给他们机会参与定增或入股,我没同意。”某上市公司老总感慨道。

本文源自证券时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