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温州争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

题记:改革开放40年来,温州人民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引下,大力发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精神,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为我国改革开放作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节点,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温州积极争取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支持,大力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进一步弘扬新时代优秀企业家精神,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环境,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激情,引导民营经济与时俱进、创新发展。11月下旬,中央党校中青一班社会调研组徐旭、陈明国、武增、翟文豹、王小权一行在温州开展社会调研,通过解剖麻雀,全面了解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认真总结新的经验做法,现形成报告如下,以资借鉴参考。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重要历史节点上,温州高举民营经济发展大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作为引领温州发展的牵引性工程、全局性工作、创新性载体来抓,制定实施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的实施意见和扶企助企“八十条新政”,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新举措,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新飞跃,努力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温州经验”。

一、精准出招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难题

企业的所需所盼,就是政府的努力方向。温州聚焦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点对点的常态化工作联系机制,先后推出了“十百千”助企服务、“千名干部(营商专员)联千企”、“万名干部进万企”专项行动,及时为企业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助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着力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的问题。在企业经营成本中,税费负担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两年,温州紧盯税费负担、社保费率、财务成本、要素资源、物流成本等五大重点领域,相继制定出台了降本减负相关政策和企业减负三年行动计划,累计为各类企业减轻负担400多亿元。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揽子减负政策。温州迅速启动落地措施研究,第一时间出台42条降本减负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企业用能、用工、物流、融资、用地成本以及涉企中介服务收费、制度性交易成本,预计今后3年年均为企业减负100亿元以上。42条降本减负措施里有很多是具有温州特色、符合温州实际的政策措施。比如,提出对规划功能为工业用地内的建设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加大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减免力度,对拟上市企业、龙头骨干型工业企业等九类重点支持的企业或项目,减免幅度提高至90%;暂未实施综合评价的企业,按亩均税费贡献分别给予50%—100%的减免优惠,实行无需申请的自动减免方式,这项创新政策惠及852户企业,减免税额4500万元。

二是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近年来,温州不断深化区域金融综合改革,银行不良率已从最高峰4.68%降至目前的1.47%,民营经济实现从“风险先发”到“率先突围”的转变,为全国打好金融风险攻坚战率先探路。近期,温州又出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14条,打好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组合拳。比如,通过建立注册资金30亿元的融资担保公司,用于优质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增信和政策性融资担保;通过创设30亿元规模的上市公司稳定发展支持基金,帮助上市企业或实际控制人缓解流动性不足风险;通过开展民营企业“无还本续贷”,大大缩短贷款审批时间,免除了企业过桥资金利息费用等等。

三是着力解决民营企业用地难的问题。过去,温州由于人多地少、土地紧缺,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温州坚持拓展增量和挖掘存量并举,以国家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为契机,全面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和标准地制度,加大垦造耕地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土地供给潜力。特别是,近期温州大力推进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等“五未”土地清理行动,今年已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1万亩,处置“供而未用”土地3.3万亩。同时,谋划建立工业用地二级市场交易服务平台,将年度计划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先进制造业项目,确保每年工业供地1万亩左右。这些举措的实施,将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土地要素支撑。

四是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问题。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才能更好地激发民营企业的创造力。温州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强、民间资本足、民间力量大的独特优势,社会力量办教育、办医疗、办体育、办养老等国家级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近期,温州又着眼于建设民营资本进入“国字号”“高精尖”项目领跑城市,大开市场之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积极打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民间资本进入关键投资领域。目前,已有民营企业股参与杭温高铁项目建设,民企拟出资3亿元参与民营航空发动机项目技术攻关,民企牵头组建产业基金参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温州北斗产业基地建设。

五是着力解决政策兑现难的问题。政策的关键,还是在于落实。温州在政策制定时就突出量化,尽量做到有具体载体和抓手,并大力开展政策“刚性兑现”行动,设立了兑现政策财政准备金制度,建立产业政策奖励兑现系统平台,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兑现,大大提高了政策兑现效率,切实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该系统运行两个月以来,已受理申请1560件,核定降补资金5.7亿元。

二、着力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经济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在浙江工作期间,他曾寄语温州要“把这部创新史继续写下去,探索新的规律,创造新的业绩,写出新的经验,为全省带好头,也为全国作示范”。近年来,温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推动“五大转变”为总抓手,努力创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奋力书写“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温州新篇。

一是推动产业价值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领域迈进。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形成了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等五大支柱产业,占到规上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近年来,温州着眼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加快“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步伐,鞋业、服装个性化定制已形成行业集群优势,汽摩配、泵阀行业涌现了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高成长性企业,电气产业成为温台地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着眼于新动能培育,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引进了国家北斗产业基地、数字经济产业中心等国家重点项目。特别是威马汽车落地开启了温州整车时代,带来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引进整合,极有可能形成下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二是推动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营企业依靠初级要素的投入,实现了量上的快速扩张。进入新时代,在新工业革命与我国高质量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的大背景下,加快形成创新驱动新格局已成为动力变革的首要任务。温州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推进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引进建设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能级创新载体和20多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来支撑企业研发活动,推动民营企业从实物型要素投入向知识型要素投入转变,加速实现由“初级创新”向“高端创新”转变。2017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新增数居全省前2位,新增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52家、“专精特新”企业2542家,“互联网”指数评价居全国(351个城市)第26位。

三是推动空间布局由低水平集中向高水平集聚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营经济依靠“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布局,打造了“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等43个“国字号”工业产业基地。近年来,温州积极推进多层次产业平台体系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了若干个“万亩空间、千亿量级”的产业平台,推动了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技术集成、产业集群、服务集中。尤其是立足量大面广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依托“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全链条众创体系,2013年率浙江省之先启动小微园建设,共计建成小微园81个,竣工厂房面积1794万平方米,小微企业供地面积、开工数、竣工面积及入园企业数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今年浙江省召开小微园现场会,推广了温州的经验,温州借此启动了新一轮“百园万企”小微园示范引领工程,3年内再规划建设100个小微园。

四是推动治理结构由家族式经营向现代化企业制度转变。作为国内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温州有着一批业绩稳定、科技含量高、细分领域龙头的优质企业,但由于企业对上市缺乏专业认知、技术支持,再加上家族式经营模式的根深蒂固,让温州在资本市场落后于其它城市。为补齐短板,近年来温州聚焦“千企股改、百企上市”这一目标,连续出台“上市十条”“新动能培育21条”等政策,大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从12家增加到27家,拟上市企业达222家,不少企业更是通过行业整合、供应链整合、“内创业”等新治理模式实现了做大做强。比如,森马集团成立了10亿元平台创业发展基金,已培育11个创业合伙人项目,600多位员工成为森马股东。

五是推动创业主体由“创一代”向“创二代”转变。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以温商群体为基础的温州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极具活力和代表性的经济体。据不完全统计,在未来5至10年,温州将有超过50%以上的民营或家族企业面临第一代创业者向第二代交班的课题。为更好地引导新生代企业家实现“接棒接力”,温州建立温州民营经济学院,通过实施“青蓝接力”培养计划,建立健全“老带青”创业辅导制度和“创二代”挂职培养制度,为温州经济发展培育生力军。目前,新生代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与务实肯干的实践能力使他们逐渐成为一股快速崛起的温企新力量,推动着温州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三、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营商环境的竞争。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生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水平。近年来,温州围绕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坚持持续发力、层层深入,从治标转向治本,推进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一体建设,全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和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环境。

一是集中开展政务环境治理行动。温州高度重视政务环境建设,每年都开展不同形式的作风建设活动,今年又大力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围绕“亲”“清”政商关系构建,专门制定出台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与企业家交往守则,明确交往行为规范,让政商交往有温度、有边界、有底线。围绕基层执法的问题,专门组织开展了基层站所执法队伍集中整顿行动,通过严肃查处一批“小鬼难缠”的典型案例和“小官大腐”的重点案件,切实解决了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社会各界普遍反映温州的服务环境质量在改善、水平在提高。比如,华东大峡谷项目一期511亩建设用地指标,仅用时60天就实现了快速审批落地,整整提速了半年以上时间。

二是集中开展法治环境护航行动。目前,温州市中院、检察院、法制办等已制定出台了有效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财产、创新权益、自主经营权不受侵犯。加强民营企业维权工作,设立了企业维权服务中心、企业维权接待日,建立了重大涉企案件报告制度,方便企业及时反映问题,真正让企业放心前行。规范企业柔性执法工作,实行执法事项提示、轻微问题告诫、共性问题约见、违法行为纠错等制度,实现由监管型执法向服务型执法转变。

三是集中开展社会环境提升行动。温州提出设立“温州民营企业家节”,引导全社会像尊重科学家那样尊重企业家。依托“8·8诚信日”这一载体,通过完善社会信用机制,强化政府守信践诺,完善民营企业、经营者“红名单”“黑名单”制度和信用档案,建立了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兴市场监管体系。持续开展扫黑除恶行动,重点打击强揽工程、霸王搬运、强迫交易、阻挠建设、敲诈勒索等严重破坏投资环境的恶劣行为,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第45期中青一班学员: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徐旭;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陈明国;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翟文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宪法室主任武增;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二处调研员、副处长王小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