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种植4000公斤红薯亩产,打造国家有机薯类食品先驱品牌

2017年冬至,洋县有机产业示范区一家名为洋县康原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厂房,看到的是繁忙有序的生产场景。在厂房后面数百平方米的院子里,几名工人正在将粉条小心翼翼地晾晒在竹竿上。

公司负责人常红柱介绍,他们是一家集有机薯类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的形式,在洋县槐树关镇和龙亭镇建设薯类种植基地3755亩,年产鲜薯1万余吨。

企业拥有有机薯类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线各1条,年产薯类深加工系列产品2000吨。这也是一家西北规模较大、设备和工艺技术先进、取得有机认证的薯类生产企业。

2010年初,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常红柱回到了洋县。回到家乡的常红柱看到洋县不仅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还被国家确定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

在实地考察了项目后,常红柱把目标定在了发展有机薯类上。当年7月,他成立起洋县康原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从事有机红薯的种植、加工和销售。

多年来,为了把好的薯类品种在洋县推广,最大化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常红柱先从优质红薯品种引进抓起。

为寻找适合洋县生长的薯类良种,他先后到陕西薯类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农科院等地求助专家。

2014年,常红柱被评定为陕西省高级职业农民,成为一个不仅能种红薯还能研究薯类的专家。他种植的红薯亩产接近4000公斤,有机产业产值达到100万元,许多农民纷纷前来取经。后来,这些人也成了为他提供“货源”的大户。

常红柱自信满满地说,在洋县有机产业示范区这片沃土上,他要带领团队进一步占领全国市场,扩大销售网络,打造国家有机薯类食品第一品牌。

目前,洋县有机认证企业已达26家,有机认证基地达13.2万亩,有机产业产值达到10.14亿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有机产业示范区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500元以上。

全村耕地面积3600余亩,人均2.5亩,绝大多数为旱地,群众收入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

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将分散农户联结在全产业链中,让农民广泛共享生态与发展的红利,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