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北京营商环境双保险

编者按:2019,关键之年。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发展攸关全局。2019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商报推出“北京民企新动能”系列报道,分别从营商环境、雄安机遇、创新升级、融资上市、城市新文旅商机、冬奥与冰雪产业、新机场建设以及消费升级八个方面入手,聚焦民企成长新引擎。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一次记者会聚焦在优化营商环境的主题上,营商环境改革重要性可见一斑。过去一年间,从全程电子化、数天内完成企业开办流程,到政府主动靠前提供精准“服务礼包”,北京营商环境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在这背后,是便利企业开办等软环境的建设和贯穿企业经营、产权保护等硬核护航的共同作用,两者“软硬结合”形成了北京营商环境的双保险。

简化流程企业开办成本为零

黄明自己也没有想到,从名称预查到设立申请再到工商审核,全程没到场,也没提供纸质资料,开办一家企业竟然如此顺利。

登录北京市工商企业登记系统名称自主预查模块,黄明仅用20分钟就通过了北京莱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名称预查;9时43分,在“e窗通”服务平台的全程电子化模块提出设立申请,填报企业登记信息后,随即发起业务确认,法定代表人、股东通过平台直接在线完成签字;11时6分,股东完成业务确认,并提交工商部门审核;14时32分,公司被核准设立并生成电子营业执照。

“过去在北京开办企业整个流程超过20天,现在只需要8天时间。在北京,开办企业的整个成本是零,全球能够做到零成本开办企业的只有两个城市,北京是其中之一。”在2018年11月2日优化营商环境高级别国际研讨会后,世行金融、竞争力与创新局高级经济学家马尔钦·皮亚考斯基表示。

政策的便利和北京天然的吸引力,正吸引着一批创业者。杨腊梅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创始人之一,她成立的专注出境旅游学习服务与海外咨询的公司入驻了腾讯众创空间。回忆起创业之旅,杨腊梅说北京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都是吸引她回北京创业的动力。

截至目前,北京已拥有20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超400家众创平台、3万个支撑服务双创发展的创业服务团队,中关村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近千家,成为了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2017年以来,北京已累计新设立科技型企业11.2万家,相当于每天设立200家。“这些双创主体力量为北京科技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市发改委党组成员王英建说。

从创新主体来看,2018年上半年中关村示范区新设立科技型企业16218户,同比增长16%,占全市新设立科技型企业总量的43.7%,平均每天新设立科技型企业约90家。

2018年3月12日,东城区就在全市率先设立了“新设企业全程联办服务大厅”,新设企业所涉部门按“应进必进”要求统一进驻,实现“一窗受理、后台流转;一厅申报、全程办结”的“一站式”审批服务。新设企业的三个环节——执照核发、印章刻制、发票申领,3天内全部办结。

“比以前快多了!原来至少需要来回折腾两周才能领到营业执照,现在有了这新办企业服务专区,效率实在是高,我这个证两天就办完了。没想到办证也有了高速路!”日前,在大兴区工商税务分中心内,刚刚办完业务的某投资公司招商部经理钱坤兴奋地分享着优化营商环境带来的喜悦。这是大兴区设立新办企业专区后,他第一次来办理业务,快捷和高效令他十分惊喜。

服务礼包为企业另类减负

北京首农电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起表示,营商环境是企业最在意的软环境。对于民营企业来讲,企业在营商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需要和政府各个部门打交道。过去,这些环节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方便。比如,以前企业办执照时间往往长达一到两个月,漫长的办理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创业者做实体经济的积极性。

对于改革带来的变化,获得首张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企业——国贸中心工程部副总监王善儒感受很深,他说“按照以往的审批流程,需要经过出具规划条件、土地预审、发展改革委立项、出具规划许可证、方案审查意见、人防审查等将近十个步骤历时113个工作日左右才能拿到规划许可证。不仅所需的时间长,且需要多次奔波于各个政府部门之间,若材料出问题,更是要往返好几次”。就在国贸中心为如此复杂的办理手续困扰之际,他们迎来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新政。“不仅不需要跑那么多环节和部门了,而且我们报件后遇到的绿化率问题,市规划国土委、市园林绿化局也帮我们主动协调解决了。”

2018年10月19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到阿里巴巴集团北京总部、百度公司走访调研,上门听意见、送服务、谋发展。蔡奇强调,各级要念好服务这本经,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贴企业实际需求,量身定制“服务包”,为企业在京发展提供良好营商环境,助推北京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在不久前召开的朝阳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大会上,壳牌、宝马、三星、中信集团、普华永道等10家企业也接到了为它们定制的“服务包”。“服务包”是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做法,既根据企业定位提供普惠的政策集成,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又针对企业设立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及需要协调帮助的困难,依法依规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360企业安全集团董事长齐向东介绍称:“北京改善营商环境我们感受非常明确。360企业集团的服务管家是市经信局,在11月的时候,十几个委办局深入到西城区动批的清退现场调研,而且明确了我们提出的很多具体的需求,最后由经信局牵头,发改委和各有关部门也参加了,经过两个星期的沟通,编制了服务包,按照这个服务包来列单落实。现在做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服务包里的老大难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比如说体制创新、实体登记,还有在提质改造过程中需要企业清理重组,在清理重组过程中涉及到税收,还有我们从国内乃至国外引进的高端人才在北京落户,还有一些专门人才的子女在北京上学,这些问题都顺利地得到了解决。”

2018年3月,北京发布《关于优化人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这是北京市优化首都营商环境、服务高精尖产业发展一大举措。措施对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评价、激励、流动、培养、服务保障等重要环节进行突破和创新。其中明确,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团队,可获得最高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时,“三城一区”引进人才,打破原则上不超过45岁的条件,可放宽至50周岁。

而政策在区一级已经率先落地。“今后,成长型‘高精尖’企业落户门头沟就有机会获得一次性300万元的启动资金支持;三年内将建成主要面向区内‘高精尖’企业人才的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租赁型住房1500套以上……”早在一年前的2018年1月,门头沟区就推出了“高精尖19条”,除对“高精尖”企业提供启动资金支持外,还在“高精尖”人才引进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产权保护护航企业硬核

有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而在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2年、12.5年。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要短得多,引发业内讨论。

“营商环境问题是一个基础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民营企业本身再强健,也难以有如愿的发展势头。更为重要的是,缺少健康良好的营商环境,民营企业本身很难强健起来。”日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高端智库特约研究员、民建北京市委理论委副主任范笑天表示。

民营企业产权保护不仅包括保护物权、债权、股权,也包括保护知识产权及其他各种无形财产权。产权保护不到位,是民间投资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民营企业而言,诉讼难、执行难和以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现象时有发生。

在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际,“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联主席燕瑛指出,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然而,相对于知识产权创造的突飞猛进和知识产权运用的稳步发展,目前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仍不令人满意。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诉讼周期长,依然困扰着不少创新企业。

而北京在这一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据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介绍,作为第一批知识产权审判专门法院和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法院,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组建了包括院庭长在内的50个审判团队,划分为12个技术类审判团队、8个著作权类审判团队、14个普通商标与竞争类审判团队。这些专业审判团队被分配的案件多以专业案件为主,搭配少量其他类型知识产权案件。此外,该院还有6个速审团队和10个综合审判团队。

不仅如此,去年7月底印发的《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强调健全北京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加快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在部分高精尖产业领域开展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和快速维权。《行动计划》还提出,提升知识产权专业化服务能力,大力培育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单位,加速构建“平台、机构、资本、产业”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

北京商报记者陶凤肖涌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