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很多人越勤劳却越贫穷?(深度)

1:越勤劳越贫困

美国有本畅销书——《我在底层的生活》,作者在不同的城市,换了六种工作,有零售,有清洁,有老人服务。

但是结局都一样:阐述了底层贫穷的真相,并得出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因为没钱,不得不住在偏远地方;

-->因为住在偏远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

-->因为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她用于提升自己和发现更好工作机会的时间越来越少;

-->为了应付房租和生活成本,她不得不说服自己承担更多小时工作或者兼职;

-->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做各种劳苦的工作,她渐渐成为一个工作机器,无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直到情绪爆发离开;

这就是一个越勤劳越贫穷的恶性循环。

穷人,因资源太少,每一分每一厘都看在眼里,斤斤计较,鸡毛蒜皮的利益都争抢,所以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生都陷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无法自拔。这就是穷人最大的思维障碍,它将一个人彻底束缚。

2:决策太分散化

《稀缺》这本书里有一句话:"我们在小物件上连几毛几分钱都会计较,而在大物件上却挥金如土。"

这本书里提出一个带宽的概念——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并由此形成一个带宽,带宽被占用的越多、留下的空闲就越少、去做更重要事情的精力和时间就越少。

而富人总是把决策放在哪些更少/更有价值的事上。

比如为什么很多成功人士穿的衣服都很简单呢?马云/雷军/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等,无不例外。

因为他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大事情都决策上。

这个时代,一切优势到最后都是效率优势。

因为这个时代对人们最大的考验就是:复杂。它让我们迷失了自己。世界选项越来越多,只要打开手机,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衣服款式、各种各样的外卖套餐、各种各样的酒店、各种各样的交通方式等等。

互联网将一切都呈现在我们面前,每天都有各种决策等着我们去做。当你每天要做很多决定的时候,你做的每一个决定的准确度就会被削弱,因此不如把你所有的精力分配在最重要的决定上,其它的决定都由他去吧。

美国作家HenryDavidThoreau曾经说过:"我们的生命被细节给浪费了。"他的意思是不要为小事费劲流汗。要关注大事,把你的生活变得容易。

再比如为什么现在很多富人都不喜欢开车了,因为开车需要你额外的分出一部分精力,包括找路线、找车位、缴费等等,不如直接叫个车,或者配个司机,你坐在车上还可以继续工作,或者放松休息一会,然后把多余的精力都用在刀刃上。

谁送你到目的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今天见的是谁?你要去哪里?准备完成一件什么样的事?

如果你为每天吃什么或者穿什么而烦心,只能说明你是典型的"穷人思维",富人的思维则是作出高层次的选择,比如我今天见的谁,我该准备哪些话?

再举个例子,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发现资产丰厚的人,大多衣着平平,甚至有意走"中庸"路线,而很多条件一般的人,非常注重外在的消费,比如头发、衣服、包包、香烟、手机、车子等等。

在谈论的话题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资产丰厚的同学聊的更多是小孩的教育、国外旅游见闻、经济、投资等比较抽象的话题。

而经济条件一般的人,聊的更多的是衣服品牌、手机品牌、什么时候换车、多少年终奖等等很具象的话题。

说明穷人关注的大多是日常选择问题,都把精力放在生活细节上了。而富人关注的却是宏观的格局和趋势问题。

股神巴菲特的办公室里,贴着这个图:

他叫泰德,被称为"史上最佳击球手"。

棒球运动员分为两类:一类是什么球都打,每次击球都全力以赴;另一类人则只打高概率的球。世界排名前十的击球手,都是后面这类人,而泰德就是这类人中的高手。

泰德不要每个球都打,而是只打那些处在"甜蜜区"的球。泰德看不上的球,即使嗖嗖从身边飞过,他连看都不看一眼。

这种策略听起来简单,但在实际比赛中却非常难操作,要知道当时几万名观众绷紧了神经,用期待的眼睛看着你,当球飞过来的时候,如果不打,就将迎来全场的嘘声,同样,你每赢一球都会有巨大掌声,这种掌声让人心花怒放,赢的越多让人越沉醉。所以,能够坚持"只打高价值的球",真的需要极强大的定力和内心。

巴菲特就把这种策略应用到了投资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哲学:只投资高价值的公司,其他的根本不看。

另外一个同样理念的人就是索罗斯,1992年索罗斯大战英格兰央行的时候,他的基金经理人德鲁肯米勒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甚至建议把所有钱都押上,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索罗斯的时候,索罗斯说这"太荒谬了……你知道这种事情多久才能出现一次吗?所以,要做的不是把所有的钱押上去,而是要把所有能搞到的钱,都押上去。"

结果他们加上杠杆,总共投了100亿美金,最终大获全胜。

很明显,索罗斯的策略就是:专攻要害,一击致命。

喜欢打麻将的人其实都知道,一场牌打下来,糊多次小牌的人,往往不如糊一次大牌的人赢的钱多。

其实在其他领域也存在这样的规律,那些做得最好的人,往往不是做的最多的,而是那些做的次数少,而单次价值很高的人。

真正的高手都具备一种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做哪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其实,人的时间、经历、智商都是差不多的,高手之所以比普通人做的更好,最大的秘诀就是"专注",或者说是一种价值定位并敢于舍弃的能力,对人来说,这往往是反本能的。

但是人性使然,当我们在面对多个选择时,看到那些蝇头小利都不愿意错过,而就在我们专注于这些蝇头小利都过程中,很多大的机会就从我们身边溜走。

另一方面,越是大的机会,风险也越大,而人们对于大的风险往往都有天然的排斥,更喜欢沉溺那些稳赚不赔/四平八稳的事情,或者做一些守株待兔的事。

因此,世界上真正能获得大成功的人少之又少,因为他们无法战胜人性。

3:吃苦的层次太低

"穷人思维"还有一个重要特点:

他们宁愿选择待在月薪3k的轻松职业,也不愿意学习;或者,他们宁愿选择把时间浪费在和小商贩砍价,也想不到多花一块钱去学习。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其中两个回答获得了很高人气:

第一个是这样的:

第二个回答是这样的:

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

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的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有人这样分析其中的逻辑:生活的苦大多是可重复性的。

人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持续地经历同样的苦时间久了,痛苦的体验和效应会逐渐减弱,让人进入习惯性无助的状态。这种状态虽然不是特别舒服,但久而久之也不会特别难以忍受。

但是学习的苦是非重复性的。学习本就是认知边界不断扩宽的过程,需要你主动思考和汲取,而学习的内容往往是循序渐进,不如生活的痛苦那样重复,所以你无法进入麻木的状态,而是需要不断面对新的知识和学习目标。

前者可以通过眼前的娱乐来自我麻痹,让自己对痛苦的感知渐渐丧失。而后者却只能在长久的学习积累中,慢慢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好处和力量。

一个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欢愉和快感,一个是延迟满足感的精进过程。

毫无疑问,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毕竟这个世界愿意主动给自己找罪受的人总是少数。

4:建立富人思维

那么,如何建立富人思维呢?

首先要建立「时间价值」的概念,减少做那些「时间花得多收益少」的事情。

其实,提升自己层次的方法很简单,你只需要关注更高层次的选择就可以。比如原来你只是公司一个HR,负责招人和面试,现在你可以尝试着给公司的每一个员工做合理的定位和规划,等你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就是人力总监了。下一步你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大家的合力发挥的更好,于是就可以成为副总了,很多人就是这样一步步做到了CEO的位置。

世界越纷杂,我们越需要冷静,大事要清醒,指的就是最重要的决策上绝不可以出错,一定要快、狠、准。小事要糊涂,指的就是在很多纷杂的小事上切不可斤斤计较,否则你的人生会很累。

而现在很多人,恰恰相反:在大事上犯糊涂,在小事上斤斤计较……

另外要切记:就是要主动去尝试开拓的痛苦。

因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苦难守恒定律":苦难,是人生的基本特征,每一个人一辈子吃苦的总量是恒定的,它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无故产生,它只会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

有一种修炼方式叫苦行僧,真正看透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在用苦难修行。你受得了多大的苦难,才配的上多大的成功。

我始终相信:世界上永远存在这样一类人,他能够超越自己的家庭、血缘、环境,他能够挣脱时代对他的束缚,让世界另眼相看,这一类人被称为"英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