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非投资,大文豪是如何把自己搞破产的

有些人认为投资和投机没有区别。有些人认为赚了就是投资,亏了就是投机。也有人认为长期的就是投资,短期的就是投机。可见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人的理解完全不同。许多极度高智商的人,都栽在了投机上。伟大的作家马克·吐温,更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都因为投机导致倾家荡产过。投机,和人性有关,和智商无关。

当现金从我们的口袋变成投资时,预期是这些钱购买的资产,在未来会变得更加值钱。但是当结果和我们的预期相反时,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错误。我们自然的做法是,长期持有那个让我们亏钱的东西,只要没有卖出,那么我们就还没有输。

“等打平了我就卖出”,相信许多人在看待亏损时,脑海中都会浮现这句话。就在等待反弹的过程中,一个小亏损变成了大亏损。跌幅越大,越难从坑里爬出来。

我们今天的主角:马克·吐温。事实上这是他的笔名,他的真名叫做Samuel Clemens。这位美国历史上稿费最高的作者,通过投资,成功的将自己和他煤老板女儿太太的钱,都亏光了!大文豪屡战屡败的投资生涯

马克·吐温的投资可以用“搞笑”来形容,他一生酷爱投资,却每一次都是看错。他曾经投资过一个发明家,号称在做一款蒸汽机。马克·吐温每周给他提供35美元,作为他的“天使投资人”。这个发明家也会每两周和马克·吐温沟通发明进展。最后发现,他居然每周花36美元买酒喝。当然马克·吐温不理解,那个额外的1美元来自谁。

在买股票上,马克·吐温曾经买过一个俄勒冈铁路公司,他成功的在78美元高点买入,然后在12美元低点卖出。

马克·吐温曾经有一个机会投资电话之父贝尔。当时一个报社的老板邀请马克·吐温参加贝尔面向投资者的小会议。贝尔展示了他的发明:电话。他告诉马克·吐温,未来这种电话机会走入家家户户。马克·吐温马上拒绝了他,认为贝尔就是一个骗子。于是错过了人生几乎唯一的一次发财机会。

他还曾经投资过一个叫佩吉的人,号称要发明一种新型打字机,能大大帮助作家写作。马克·吐温整天和打字机打交道,感触很深,二话不说就先投资了2万美元。然后这个投资项目就变成了一个无底洞。马克·吐温决定不再当傻瓜。但当善于花言巧语的佩吉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决心又动摇起来。在此期间,马克·吐温多次感觉到不对。但是对方总是说,你已经投了那么多钱了,就再多头一些,马上就要成功了。成功后,你的钱都回来了,还能翻好几倍!于是,马克·吐温不断进行“补仓”。

佩吉最后一次对马克·吐温说:“自动排版机已研究成功。机器没问题,只要再调整一下,就可以投放市场。如果你愿再拿出最后一笔钱,当然要多点,那就……4万!”“4万就4万吧。”然而,最后的投资还是没有换来回报,相反地传来的是犹如晴天霹雳的坏消息:其他竞争者已把自动排版机发明出来了,并已投入工业生产。马克·吐温投资的那个还在“调整”的自动排版机,即使此时能投放市场,也赚不了一分钱。他用心血换来的19万美元全部付诸东流。最终,其他竞争对手早就把最新打字机研发出来,并且商业化。马克·吐温才知道这笔投资确认失败。在这笔投资中,马克·吐温花了17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500万美元。

作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家,马克·吐温自然想到了开自己的出版公司。马克·吐温50岁的时候,名气更大了,他写的不少书都成了畅销书。看着自己作品的出版收入大部分落入出版商的腰包,而自己只能拿到其中的1/10,马克·吐温颇为不忿。他决心当个出版商,自己出版自己的作品。可是,马克·吐温没有任何建立和管理一家出版公司的经验,就连起码的财会知识都不懂。马克·吐温找到姐姐的女婿查尔斯·韦伯斯特做公司总经理。30岁的韦伯斯特,尽管热情很高,心地善良,但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其对商业和出版业毫无经验。

1884年,马克·吐温开办了自己的出版公司,然后由他出面,贷款购买了20部印刷机,建立了七家装订所,还雇用了一万多名推销员,大张旗鼓地干了起来,经营业务由韦伯斯特负责。同一年,马克·吐温完成了构思多年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他对这部书十分满意,预言它“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1885年,韦伯斯特公司顺利地出版了这本书,这本书以深刻的思想和新颖的文笔,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销路很好,获得了很大成功。一年之后,韦伯斯特把一张54500元的支票交给了马克·吐温。第一炮竟然打响了。

接着,由马克·吐温招揽,韦伯斯特公司出版了尤利西斯·格兰特将军的《回忆录》。这位五星上将曾经辉煌一时,当年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北方军总司令,曾继林肯之后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是美国人心目中的伟人。但格兰特在总统任期内的失败导致他经济窘迫、名誉扫地,他甚至无法养家糊口,在晚年则陷入破产困境。马克·吐温邀请他写回忆录,格兰特当时饱受咽喉癌的折磨,在马克·吐温的帮助之下,他终于在去世前的四天完成了这本书。由于美国人对这位前总统的命运十分关心,所以这本书成了畅销书,出版不久销售了61万册,获利64万美元。马克·吐温把这笔收入中的42万美元赠给了这位前总统的遗孀,使格兰特全家一夜暴富,告别了贫穷。18万美元分给了出版公司,自己留了4万美元。这4万美元,就是马克·吐温对佩吉研制自动排版机的最后一笔投资。

一时间,韦伯斯特公司名声大振,报纸上肆意渲染,把马克·吐温说成一位百万富翁。一方面是商业获得了成功;另一方面,《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受到普遍的赞誉。从1874到1885年的十年间,是马克·吐温最幸运的年代,经济收入丰厚,并已创作出了最好的作品。

马克·吐温被这两次偶然的胜利搞得昏昏然,继续扩大出版业务。而经理韦伯斯特除了比他多懂得一些财会知识外,对经营管理也一窍不通。他们两人的关系,是一个外行不断地向一个门外汉下达一些稀奇古怪、充满浪漫色彩的指示。后者无法理解前者指示中的奥秘,双方经常争吵不休。再加上马克·吐温好面子,经常替朋友出书,却得不到任何收益,有时反而还倒贴钱。到了第三个年头,韦伯斯特感到实在难以再干下去了,便卷起铺盖一走了之。马克·吐温只得亲躬商务。可是他一看到账目就头痛,更别提怎么去管理好整个出版公司了。这个出版公司勉强维持了10年,最后在1894年的经济危机中彻底坍塌。马克·吐温为此背上9.4万美元的债务,他的债权人竟有96个之多。最终,马克·吐温在经商活动中彻底失败,不得不宣告破产。

最终这位伟大作家,必须通过环游全球写作和演讲,来还清债务问题。1895年7月,马克·吐温和妻子莉娃、次女克拉拉一起,开始了全球巡回演讲。他们首先横穿美国大陆,再赴加拿大,接着去澳大利亚,还到新西兰、印度、南非等许多国家。在旅行中,马克·吐温不断地将赚到的钱寄给经纪人罗杰斯,由他来替自己还债。令他们一家高兴的是,随着旅程的即将结束,欠债额也在迅速减少。

1900年10月16日,马克·吐温一家结束了长达9年的流浪生活,返回纽约。面对前来迎接他的众多记者和读者,马克·吐温激动地说:“我只要上了岸,就要砍断两条腿,让自己再也不能离开了!”

在马克·吐温70多年生命中,除了留给后人十多部长篇小说、几十部短篇小说和其他题材的文学作品,马克·吐温对于股市的“名言”同样经典。马克·吐温在其短篇小说《傻头傻脑的威尔逊》中有一句对投资者来说犹如当头棒喝的名言:“十月,这是炒股最危险的月份;其他危险的月份有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投机和智商无关

许多极度高智商的人,都栽在了投机上。伟大的作家马克·吐温,更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都因为投机导致倾家荡产过。投机,和人性有关,和智商无关。即使你能写出那一本本经典的小说,充满了对于世界的洞察,但是依然无法摆脱投机。甚至在破产之后,马克·吐温还告诉朋友,如果有好的股票,给他推荐!

在投资中,我们发现许多做得不错的人,往往是“笨人”。他们不懂怎么走捷径,从来没想过发财,也不追求短期高收益。只是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工作,然而时间一长,投资业绩往往很好。因为“笨人”的思维比较简单,不会想那么多,往往能看到这个世界的本质。

知行合一,就是你知道,同时你真的相信。有些人知道,但并不相信。伟大的马克·吐温,一定知道投机大概率会失败。然而在行动上,他却无法抵御人性的弱点。投机与投资的区别

有些人认为投资和投机没有区别。有些人认为赚了就是投资,亏了就是投机。也有人认为长期的就是投资,短期的就是投机。可见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人的理解完全不同。

但是如果简单粗暴的把投资和投机混为一谈,又好像有点不太对。比如我们说去澳门赌场赌博:绝大部分人都会认同这是投机,而不是投资。但是去澳门赌博和在A股上买卖股票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很多人却也说不清楚。

让我在这里向大家提供几个思路吧。

1、投机是零和的,投资是正和的

用这个标准,可以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当然世事无绝对,总有例外)将投机和投资区分开来。比如四个人坐下来打麻将,这个游戏是零和的:输的人输的钱,和赢得人赢得钱加起来是零。这个过程本身不产生财富的创造,只产生财富的转移。同理,去澳门赌博也是赌客和赌场之间的零和博弈。

又比如说期货交易,基本上也可以说是投机为主。期货原理,是有买涨的,必有卖空的,Long和Short的头寸永远相同。大致来讲,期货可以达到两种交易目的:第一是套期保值(hedge)。比如农夫要把明年出产的玉米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以确保自己可以收到一个提前确定的收益。在卖方的相对立面是买方,比如有玉米作为原料的食品加工商,也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套保以提前确定自己进货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期货提供了一个类似于保险的功能,但绝非投资。第二,对于那些没有实货套期保值需求的期货交易者,那就纯粹是投机了。

用这个标准也可以来解释为什么拥有公司股权和债券是投资行为。如果成为一个公司的股东,那么久有权利分享公司成长的红利(股息+通过公司盈利得到增值的股票)。如果拥有债券,那么就有权利获得利息。如果拥有房产,那么就有权利获得房租收入。这些经济现象都是正和,而非零和。因此可以被归入投资的范畴。

但是光用第一条来定义投资和投机的区别还不够。

2、投机是不懂的东西,投资是有研究的东西

很多人对这一条并不一定理解,让我来仔细阐述一下。

比如同样的一次货币交易,是不是所有买卖该货币的主体都在投资,或者都在投机?答案是取决于他/她为什么买卖该货币。

如果对该货币没什么了解,纯粹跟风或者听小道消息瞎买,或者自以为很懂,但其实掌握的信息不是过时的就是已经被市场消化了的,那么这种行为就可以成为投机。

但是如果对货币有细致的,超过市场一般水平的了解程度;或者有内幕消息(当然前提是合法);或者做足功课,有清晰的决策原因和计划以及退出策略,那么这种行为就可以归入投资了。

所以你看,即使是买卖同一个货币,也要根据其做出决策的过程和原因来判别是投机还是投资。相同的逻辑也可以用于买房。

3、时间维度上的选择

如果不想投机,那么投资者必须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维度。这个观点很多投资界高人在多次场合曾经反复提及。比如巴菲特就说过:If you aren’t willing to own a stock for ten years, don’t even think about owning it for ten minutes。翻译过来就是,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持有一支股票至少十年,那么你还是死了这条买股票的心吧。

为什么投资需要有比较长的维度呢?让我们首先来看看下面这张图。

上面这张图显示的是美国股票市场在过去200年的回报范围(扣除通货膨胀后的真实回报)。在横轴上你可以看到那些回报范围被分成了1年,2年,5年一直到30年,也就是说该图显示的是在过去200年间的美国,任何1年,2年,5年,一直到30年的股市回报范围。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一个投资者的投资维度比较短(比如1年),那么他从股市得到的回报会非常难以捉摸。在运气好的时候,可能一年就能给他高达66%的回报。但如果运气不好,那么他就可能亏损高达40%左右。

但是我们如果将投资的时间维度拉长,你就会发现股票市场回报的范围会大大缩小。比如如果有10年的投资维度,那么美国投资者每年的真实回报(扣除通胀以后)在-4.1%和16.8%之间。如果持有股票长达20年(在过去200年中的任何20年),股票市场的年回报在1%和12.6%之间。也就是说,只要持有股票超过20年,投资者一定赚钱(扣除通胀之后)。

中国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上图显示的是从1990年以来中国A股市场给予投资者的实际年回报率(扣除通胀)。大家可以看到,如果持有周期只有一年,那么最可能的结果是大喜或者大悲。但是如果将投资期限拉长,投资回报的范围会大大缩小。截至2014年底为止,任何20年的A股股市年回报在-1%和9.66%之间,几乎不亏钱。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

1. 投资不一定赚钱,投机不一定亏钱。很多人用结果去倒推,自然会把两者混淆起来。主要原因是不管是投机还是投资,其中都有运气成分。这也是很多人热衷投机的原因:运气好的时候还真能赚上一票。当然,偶然性在投机中占的主导作用也决定了投机的不可持续性:因为运气女神何时降临,何时离开,没有人能够预测或者掌控;

2. 对于某些人来说的投机行为,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可能就变成了投资行为。比如炒股票:大部分散户在信息不全,研究不够的前提下买卖股票,显然是“瞎买”,即投机。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买卖股票的个体都在投机。这个逻辑甚至可以扩展到赌博:如果一个人有一套系统,可以持续不断的在赌博中占得先机,在和别人对弈时有概率上的明显胜机,那么对于他来说,赌博的投机性就要小很多,投资性就会大很多。

3. 我这里讨论的投资和投机都是中性词,没有褒贬,没有道德评判。当然,绝大部分投机者亏钱的概率要远远高于赚钱的概率,而且不可持续。有些人被狗屎运砸到,赚了一票大的,但往往也是昙花一现,根本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这种情况古今中外都有很多。

4. 区别投资和投机是投资者做出理性投资决策的重要一环。大部分投资者面临的问题是:其实自己在投机,却误以为自己在投资。由于这种误解,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非常严重,因此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理性投资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

聪明的投资者应该了解自己择时的能力,分清楚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并作出理性的投资决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