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书家档案——黄明

日期: 来源:江南时报收集编辑:江南时报

 黄明,艺名黄象明。江苏省书法院专职书法家。省委党校在读研究生,北京大学美学访问学者,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受聘为北京书法院、东南大学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客座教授。江苏省青联常委。

致力于通过书法的美学形式,表达对中华山水园林,历史古迹的心灵观照。

2014年8月,应邀为第二届世界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主题创作《南石头记》系列作品,首次将金陵雨花石通过科技与美学的表现手法传播,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7年《南石头记》主题创作获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2018年与学者赵普、张晓栋合作《掇珍集》书法美学版作品集;2020年被江苏省文联、江苏省书法家协会评为首届“江苏省十佳青年书法家”。

作品获奖:

全国首届青年书画大展银奖;首届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展金奖;第五、第七届全国武警部队文艺创作一等奖(书法);全军第三届书法优秀作品奖;首届南京国际艺术展铜奖(书法最高奖);首届“林散之奖”获奖提名;第三届“兰亭奖”获奖提名等。

作品参展:

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全国首届册页展;中国书法院奖作品展;首届江苏书法奖作品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鸿篇巨制——当代名家书写美丽中国书法提名展;虚实·情性——全国首届草书学术提名展;2018书法报庆中秋全国获奖书家邀请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江苏书法精品展等。

主要个展及联展:

2000年8月“橄榄风”五人书法展——管峻 高步明 王卫军 李双阳 黄明(江苏省美术馆);2005年8月黄明个人书法展(北京炎黄艺术馆);2013年8月“橄榄风”五人书法回顾展——管峻 高步明 王卫军 李双阳 黄明(江苏省美术馆);2014年8月“金陵物语”——南石头记主题创作展(南京青奥会主媒体中心及中国近代史博物馆);2020年7月南石头记&掇珍集主题创作展(苏州传-飞地艺术空间);2020年11月金陵物语——黄象明主题书法澳门邀请展(澳门永利皇宫艺术馆)等。

出版个人书法作品集、合集多部。有论文散见于《中国书法》、《书法》、《书画艺术》、《中国文艺报》、《书法报》。作品先后为韩国仁川大学、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澳门特区政府、澳门中联办、澳门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澳门永利皇宫艺术馆、江苏省现代美术馆等收藏。

我观象明的书法

文/吴为山

书法乃人生之法。

所谓“人书俱老”指的是人生阅历与其修养的关系,但历史上不乏年轻即臻高境者,其条件除天分之外更多是勤奋积累。

我熟识之黄象明君有此气象。他工于楷、行、草、隶、篆诸体,功力颇深,我欣赏其有三。

东坡书论 135×90cm

一赏精。用笔精到,行书手札、小楷手卷、尺牍、斗方、长卷、短笺,入骨三分。此主要在于他深入传统而悟得其妙。

二赏书卷气。所谓书卷气,是文风在书风中的体现,是书法的字外之象和诗性特征。象明吟哦诗经,得其文韵。

三赏气度。书法有法,讲究出处,提按使转变化,既遵循笔性,还服从主观感情,在似与不似之间,体悟古帖的精、气、神。

所谓书道,象明有着自觉的艺术追求。既万象具,又万象空,归结为一种渺渺的精神,借墨的线条、点画与块面所表达的空间结构与字的结体,构成双重审美,呈现旋律节奏。或强烈夸张,或不激不厉,于圆润隽永中,于矛盾转化中,获得感觉与意志同步于笔墨的运行,这种过程呈现出多面性和不规则性。有冲突,有各种力量的分离、聚合,需要艺术家任凭丰富的想象和灵性去把握这变幻的世界。

黄象明有很高的悟性与灵性,也有韧性。坚毅与灵敏,造就了他艺术的刚柔并济。我期待象明不负众望,继续着书法艺术的创新之路,在人生与艺术的大道上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吴为山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黄象明——书写思行者

文/海村惟一

品读吾友象明先生南石头记系列作品《月华有象》、《词清石奇》之书作,蓦然想起“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之名言,同时,脑海里亦呈现出了唐代孙过庭《书谱》那飘逸流畅,魂惊天地的墨线,即其第37行第5字享起的“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夫天地之心”。 孙过庭的点线墨迹形象地展现了他的“书论”,如同禅宗的”不立文字”,无需文字的阐释,便可心领神会,直指人心。汉字文化圈的书写艺术就有如此通彻寰宇,映照灵魂的功能,可与字母文化圈的音乐比肩!

就《月华有象》、《词清石奇》的点线墨迹而言,象明先生不仅穿越了自魏晋以来的时间,更横跨了华夏大陆、东瀛列岛的空间,右军的飘逸、良宽的空旷渗透在象明的点线墨迹里,士人的性情、禅僧的寂静充溢在象明先生的文墨思索中。

南石头记·月华有象 63cm×37cm

象明先生的书作在心临神摹厚重的书法典籍和金石碑刻的基础上,在日夜磨合文体与书体、点线与造化,身心与宇宙的关联中诞生,故蕴含着扎实的文脉和通透的理气。

象明先生的书写成就,除了他的勤奋和聪慧之外,还得自时空的恩赐,他出生于扬州,成长于泰州,生活于金陵,通贯南北文艺连接中日的扬州瘦西湖,给了他思索和创作的生命,承传古今学统开悟启蒙的泰州阳明学给了他思辨和创新的智睿,凝聚天地灵气跨越亿年的精灵雨花石,给了他思维和创造的灵感。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他从张岱的文脉里悟出了艺术生命之所在。

象明先生真可谓中国年轻的“书写思行者”。其书作有天籁之美,其书风有养心之雅,其书魂可用八字来概括:“点因灵性,线由造化”。

对象明先生坚实的书法功底、无限的美学追求、深层的哲学思索,我感佩无量!我也更期待象明先生的不断精进!

庚子皋月二十日二稿於日本九州香椎听涛閣北书房

(日本/海村惟一,福冈国际大学名誉教授,文艺评论家、汉学家。)


用科学的思维发现和实践书法之美

文/黄象明

和诸多习书者的交流中,常常被问及:“写书法是不是必须从楷书入手?”“楷书都写不好,还能写好行草书吗?”“为什么我明明看着那么丑的字,专家却认为它好呢?”“书法入门的路径究竟是什么?”……如上问题带有普遍性,今试释之。

楷书的“楷”,有“楷模”之意,稳定、匀称、通俗、易识的特质使其搭上隋唐雕版样板文字的快车,雕版印刷的拷贝及传播速度,要远远比毛笔书写母本的方式快捷,凭借雕版文本的准确度与传播的广度,楷书逐渐将其它书体的应用甩得老远,从而在书法史中长盛不衰。客观看来,楷书早已成为华语地区不可或缺的一种“审美识别”。尤其当科举、广告、标语、印刷各种形式的楷书(美术字)遮蔽了大众对其它书体的认知时,甚至可以认作这是数百年来因雕版印刷引发、持续不断的社会“审美入侵”。

金冬心题跋 69cm×46cm

稳定、匀称、通俗、易识……这些优良的品质难道不好吗?我们有必要摆脱这样的“入侵”吗?我们有可能摆脱这样的“入侵”吗?从艺术本体看来,回答是需要的、迫切的。

从书法是艺术这个层面,我们希望越过楷书了解更多的书体和美学形式,以利于开拓实践其艺术性。从楷书(美术字)的社会应用层面看,大街小巷鱼龙混杂的字库字体已经严重干扰了我们的视野,审美亟待净化。同时,书法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美育培养的一条捷径,因而亟待用科学方法向国民解释书法初阶的认知。

在书法丰富的系统中,楷书只是其中一部分,它的诸多特质的确易于形成规范,却同时也成为自身的束缚。体现在节奏上的匀速运动、视觉上方正结体、整齐划一。

唐代要求科举考试时书法为“楷法遒美”,尚强调遒媚劲美的艺术特征。至北宋“院体”、明代“台阁体”及清代“馆阁体”时期,科举特别是殿试着重书法,考生的楷书书法工拙成为能否胜出的一项标准。“馆阁体”法度严谨,但过度强调到极致实际是对个人自由创造性的一种扼杀。何况科举殿试的最终目的是选贤纳能,长此以往,隋唐时期艺术化的楷书沾染了“伪儒”之范,从而坠入僵化不堪,可谓是“权力审美”对楷书的一种误读。有识之士多发出呼吁:“三馆楷书,不可谓不精不丽,求其佳处,到死无一笔是矣”“今楷书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自帖括之习成,字法遂别为一体,土龙木偶,毫无意趣”。

对书法演化的综合性问题刻舟求剑、理解偏颇;书写者的麻木奴化也映射这几个时代的思想禁锢,是缺乏科学精神的末落写照。

金冬心题跋 59cm×24cm

从楷书走向成熟的“二王”时代至隋唐的楷书名家,早已预见这种简单僵化的危害。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显然,王羲之对整饬划一的楷书是十分不满的,并力求改变这种弊端:“夫欲学书之法,先乾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艺术的本质是抒情,抒情即表现生命的律动。书法与音乐作为艺域姊妹是现成的参照,如果说音乐是通过时间表现音质的空间,书法则通过黑白分割的空间记录一个创造者生命的时间。音乐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书法有用笔、结字、章法、墨法。在欣赏音乐与书法的过程中,可以领略印证其艺术维度的各种韵律味道。在抽象的时空中,音乐与书法都是寄托喜怒哀乐的载体,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云:“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这段文字描述唐代草书大家张旭的创作状态。草书以线性、线质为生命,在动态书体中最为跌宕、不可端倪,通过提按、使转、强弱、虚实的节奏变化,表达书家内心积郁的物象、兴致与情结。无拘无束、放浪于形骸之外。草书浪漫夸张,在情感奔突与激越性情交织下达到精神超越。高明的书家不仅是自我的宣泄,而在时空留存下的笔墨痕迹,可以逾越千载,让后之揽者得到心灵的共鸣与契合。

南石头记·冰轮贯彻 64cm×37cm

书体的势具有直观的“动态”与“静态”,“静态”如篆、隶、楷,“动态”如行、草、行草,在动静之间,亦可以交相互用,体现对书体的节奏变化与美感的把控。魏晋“二王”紧紧把握这两端,对楷书的美学拓展,深刻影响到后来的欧、虞、褚、薛。当然,基于历史源流的关联,隋唐的楷书家又间接受到北碑楷书结构的影响,某种意义上说是最早的碑帖结合。因为有这样的融通变化,才产生中唐楷书的高峰。由此启示习书者要到达楷书的高阶须从隋唐上溯,这里是楷书的实践高峰也是楷书美的标准模块,善学者由此出发可以寻找到接近“二王”的审美策源。

静态书体中的篆、隶,体现于结构的均衡、华饰、精密、婉通等特点,与动态草书结体的组合,行间串联的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相比,前者是“加、减”,后者则是“乘、除”。前者是“广播体操”,后者则是“芭蕾舞”。

如果大众试以雅俗共赏的楷书立场来理解其他的书体,难免会对篆书的古奥产生疑问,对行、草书黑白变幻的空间产生惊讶。但若对书法的抒情性怀有探求之兴趣,则需要清醒认识雕版印刷或是日常涉及的楷书结构,并非承载书法抒情达意的唯一。我们并不排斥习书者从楷书入手,于工具与表达的形式看,它让大众能以此为契机略带实用与普及的角度,寻找到一种温暖、熟悉的感觉。但长期深入此中,不自知地接受审美的侵略是十分危险的。

云林子诗 31cm×53cm

单纯沉迷某一书体,没有系统的认知是狭隘的。楷书如同横亘于我们眼前的一座小山,阻隔着我们眺望远方的视线,从隋唐雕版印刷肇端影响至今。那些多年为“功力”不足所困扰的习书者,对书写的节奏不妨进行一次大胆的挑战实验,你会发现前所未有的不同。在进入动态书体的学习时,理解行草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节奏加快了,点画间呼应增加了,字组产生了,黑白关系的对比加大了,原有的平匀式的楷书逐渐进入不匀等的分布空间,这种不平衡中,将形成若干新的个体关系和组合关系。一切创造的美在未知的时空中生生不息。

书法是科学与美学合一的学科,当我们体会某种节奏时,我们的心、手、眼相应将配合这种节奏,或者说,心、手、眼进行某种速度的表达时这种节奏即自然产生了。书体不同,形态与运动方式不同,面对陌生的运动方式需进行大量的练习,则手部的敏感度就会大大提升,从而产生深刻的肌肉记忆。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乃数千年前先贤们的选择,它本身蕴含着诸多奇妙元素,也不断呼唤和提示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思维去发现和实践书法之美。


照着写与接着写

文/黄象明

冯友兰先生曾提出“照着讲”和“接着讲”的学术观点。一方面从史学家的视野去追溯阐释先贤理念,一方面从现在时去观照当下所闻所感。“照着讲”实属不易,“接着讲”更需从现在指向未来。

若将讲改为写,推之书法亦能够予我们启示。

“照着写”就是临摹古人,了解工具操作、书体源流演变及风格形式的过程。“接着写”即从古代优秀作品中,体悟时代脉象创造出新的美学样式。“照着写”激发五蕴,力求古人神采,磨炼科学的思维和审美视野。更需稍安勿躁、坐冷板凳的持久耐心。

“接着写”持续“技进乎道”的过程和“我是谁”哲学书问,照在前、接在后,交相互用、难易相成;反复不己,渐修渐证。“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不能两次踏入相同一条河流”,了解树叶与河流的过程奇妙而富有诗意。

张潮句 18cm×8cm

书法,是中国人最直接的心灵表现形式之一。无论是学院派与自学派,总要从“照着写”开始,而后是“接着写”,写自己、写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写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命运身切。

如果说“照着写”是对先贤作品形式的传承,营养的吸收。那么“接着写”才能够真正称之为创新。“照着写”在传承过程中仅仅是形式或许也只可能是一种形式,形式的背后是人,社会的命运,时代的命运,历史的命运,归根结底也都是人的命运。罗曼·罗兰认为,唯有创造才是快乐,只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创造出新是生命的价值所在,也是人类文明不断积累和推动的力量。

青年书法家的创作,需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对人类文明中科学、人文、艺术的核心价值有充分的理解继承。从基于自身处于这个时代的感知进行新的阐释。倘若没有对古贤的继承而创作所谓的新,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如果始终钻在“故纸堆”中被古人所奴化,也更加得不偿失。

既然我们深知人的命运的价值,那为什么不能“接着写”下去呢?

(本文为获首届“江苏省十佳青年书法家”感言,有删改)


←左右滑动查看全图→

宋词五阕 24cm×118cm

芥子如我 须弥若石

◎文/黄象明

在宏观的世界里,一座山如同一颗石子,在微观的世界里,一粒沙如一座山。

有一次我手持着朋友珍藏的陨石,想象它在天外疾啸而降的情景,那种神秘感油然而生,但沉甸甸的反馈却始终没有找到释读的方法。

我定居的金陵城中,有一种号称“金陵舍利子”的奇美石头雨花石,我把她称作“南石头”,代表南京和南方的地标。金陵曾经历过历史的劫难,将雨花石称作金陵的舍利子是十分恰当的。南石头,自有其禅意身影所现,她默不作声的,总是和有缘的人相见相遇。暂且不去探寻它是否来自天外,还是来自地心,就她谦卑、低调、神秘地呈现在我面前时,我的心被一次次震撼与陶醉。

在18岁之前,我一直有许多的机会来往金陵,但十分遗憾,竟没有探寻到她的踪迹,有夫子庙、中山陵的商贩,吆喝着几块钱一把的雨花石,显然是鱼龙混杂之物,而真正的雨花石,在哪里可以选择呢?或许是因为鄙视这种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贾之举,经多方探寻我走进了月塘、横梁南石头的故乡。仿佛置身于孕育着水土丰沃的沙漠之眼中,在这里遇见月亮,遇见松竹梅,遇见花鸟鱼虫、古代高士,一次次的投入天水瓦罐,对语这蕴含着东方精神的美丽石子……

甘菊·寒梅联 138cm×24cm×2

“世界正愁人太满,我先钻入石中游。”

并非逃避尘嚣,而是更加清醒的处于尘嚣,找到一种安放心灵的方式或寄托。

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存土壤是从“心斋”走向自然,从自然回归“心斋“,这是一个美妙的循环系统。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即便资讯空前发达,生活十分便捷,想象无处不在……这些方式都已在相当大的层面上,将人跟自然之间隔阂起来。城市中高楼林立成森林,人们原生的、每一脚都踩在大地的那种沉稳已经被悬置于对空间的一种体验上。我们当然相信在这样的空间体验中,会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满足。但我们独处安静下来,体验到自己的呼吸五蕴时,依然会对基于肉身对自然的那种亲切的关联充满遐想。

须弥如石,此中藏着风花雪月的大千世界;

芥子如我,在恒河的沙砾捡取记录这东方的美丽图样。

尽管经历了千百万年的风霜磨练,沉默堆积,她的轮廓依然温柔,有可能是0.618的弦,也可能是罗丹所说的贯穿宇宙的那一根线。是基于什么样的成因,孕育而成它独特的东方美,它的图景、温润?造物主本于东方吗?

2014年第2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举办,代表南京特有符号创作的《南石头记》首次亮相。回想起来恍如昨天,这六年间我又遇见了许多美好的石头进行一系列主题创作。

某种意义上说,当一件作品的创作完成了,这件作品和创作者之间的关系,即已经划上一个小小的句号。余下的,留予观众见解!

由衷感谢力促金陵物语--黄象明《南石头记》主题书法澳门邀请展的各界朋友!

黄象明 2019记于金陵小雪后

相关阅读

  • 吴为山|我观象明的书法

  • 书法乃人生之法。所谓“人书俱老”指的是人生阅历与其修养的关系,但历史上不乏年轻即臻高境者,其条件除天分之外更多是勤奋积累。我熟识之黄象明君有此气象。他工于楷、行、草
  • 读懂曾翔!

  • 读懂曾翔■蔡秀词曾翔绝对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当有人称赞曾翔的书法时,必有人站出来反对;当有人贬斥曾翔时,站出来为其辩护的同样大有人在。然而,真正读懂曾翔书法以及曾翔所作
  • 他们定格了湖北冰雪运动的唯美瞬间

  • 湖北省冰雪运动书法摄影大赛一等奖作品《我们爱滑雪》。张斌 供图长江网讯(记者包孟 通讯员曹巍)冰光雪影,翰墨飘香。3月4日,“普及全民健身 缔造幸福生活”——湖北省冰雪运动
  • 陕西西安:钱松君讲书法 文化信息的承载和延续

  • “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一门大学问。书法反映的是一个书家的学识修养与审美理想,折射的是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书法家钱松君讲到,书法中的点画、用墨、章法
  • 林国忠书法作品欣赏

  • 林国忠,男,1963年4月生于甘肃临泽,现居南京,从事书法几十年。曾受著名书法家高耀文、李卫、靳怀军的指导和教诲。他的书法创作继承传统:临王羲之《兰亭序》、习董其昌《邠风图诗
  •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 三峡日报讯(记者阮仲谋、通讯员李琳莉)3月1日至2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同时举行书法教育论坛,并启动“进入草书”——全国第五届草书展云课堂。湖北省宜
  • 封俊虎谈编辑张裕钊传世经典

  • 由封俊虎主编并作序、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张裕钊书法三帖》,为研究、学习、欣赏张裕钊体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张裕钊书法三帖》收录了张裕钊书法成熟时期3件代表作品,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书家档案——黄明

  • 黄明,艺名黄象明。江苏省书法院专职书法家。省委党校在读研究生,北京大学美学访问学者,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吴为山|我观象明的书法

  • 书法乃人生之法。所谓“人书俱老”指的是人生阅历与其修养的关系,但历史上不乏年轻即臻高境者,其条件除天分之外更多是勤奋积累。我熟识之黄象明君有此气象。他工于楷、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