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看病,病人问得最多的就是饮食忌口问题,不少病人还会问到要不要戒辛辣,其实,饮食辛辣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调理方法也有所侧重,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饮食辛辣这个话题。
辛与辣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中医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如紫苏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此外,《内经》云:“辛以润之”,就是说辛味药还有润养的作用,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润补肾等。大多数辛味药以行散为功,故“辛润”之说缺乏代表性。此外,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往往也标上“辛”,亦称辛香之气。这样,辛就不只与味觉,而且与嗅觉有关了。辣不在五味里,辣其实不仅是一种味觉,更是一种疼痛,所以其实不管是舌头还是身体的其他器官,只要有神经能感觉到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辣,如切辣椒时,手也能感觉到辣意。
01广东人真的不能饮食辛辣吗?
广东的孩子从小到大,听妈妈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少吃辛辣,会上火”。为什么别的地方无辣不欢,而广东人就要少吃辛辣呢?
大家都知道,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一带的人爱吃辣椒,那里亚热带季风气候,几乎全年多雨,气候自然比较潮湿,而寒、湿又属于六淫,这就是致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了,那么怎样排出体内的寒湿呢?辣椒性热,味辛,能除寒湿、逐冷痹,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的人为了适应当地多寒多湿这种自然环境,身体就会产生一种祛寒湿的需求,在人体中表现出来的就是爱吃辣椒。
我们广东地处岭南,北靠五岭、南濒海洋,潮湿与炎热相间相伴,形成独特的气候环境,岭南多数地区山岚起伏,雾露之气不易消散,中医喜欢用“蒸湿”二字形容岭南湿热交结的情况,换作老百姓通俗的话语,就是像“蒸笼”“蒸桑拿”一样的天气,又闷又热又潮湿,容易形成湿热体质,调理就要清热祛湿,而不是像川黔渝地区人民常吃辣椒来祛寒湿。
往日,广东地区的人民的确多属湿热,但是现在,由于空调的普及,冷饮的泛滥,虚寒、寒湿体质的广东人也多了起来,这就是近年来麻辣火锅在广东备受追捧的原因。
02 哪些人适合饮食辛辣?
辛辣的食物可以帮助驱寒,还有助于促进体内血液循环,起到暖胃的效果,适合虚寒体质;对于寒湿体质,吃点辣椒会使整个身体暖和,甚至会出汗排湿。所以说,虚寒或寒湿患者可以适当地食用辛辣,如以下餐桌上常见的食材。
辣椒:性热,味辛,归心、脾经,能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对于寒邪内阻的腹痛,如饮食生冷后出现腹部疼痛,热敷痛减,口淡不渴,食欲下降,形寒肢冷,大便溏烂,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者,可以吃点辣椒,如辣椒炒肉等,起到温中止痛、增长食欲的效果。
生姜:性微温,味辛,归肺、脾、胃经,生姜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对于风寒感冒如恶风怕冷,头痛身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舌质淡,苔白者,可以吃点生姜,如单煎加红糖服,或配葱白煎服。
干姜:性热,味辛,归脾、胃、肾、心、肺经,能温中散寒。适合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常见胃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这类人群可以用点干姜,如干姜党参煲鸡汤。
花椒: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能温中止痛、杀虫止痒,如经方“大建中汤”里就有花椒(蜀椒),对于皮疹瘙痒等湿疹人群,还可以用花椒煮水,外涂患处。
胡椒:性热,味辛,归胃、大肠经。 能温中散寒,下气消痰,对于胃寒的恶心呕吐,胃胀嗳气,口淡乏味,食欲下降,舌质淡,苔薄白者,可以吃点胡椒,如胡椒猪肚鸡汤。
03
一吃麻辣火锅就上火?
麻辣火锅的常用调料有辣椒、花椒、胡椒、生姜、肉桂、八角及小茴香等辛温香燥之品,吃后易上火,临床上这些调料作为药用时主要适用于虚寒或寒湿患者食用,阴虚、湿热的人如果食用这些辛温香燥之物,势必加重病情。
阴虚体质:阴虚火旺就是俗称的虚火,比如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眼睛干涩、小便短赤等。阴虚火旺是体内阴少了,而辛辣会让人大量出汗,会让体内的阴更少,所以,这类人不适合再吃辣。
湿热体质:湿热体质常见表现口干、口苦,大便溏烂,烦热出汗,舌质红的,苔是黄腻,吃辣会加重湿热的症状,所以这类人也不适合再吃辣。
因此,以上两类人群吃麻辣火锅就容易出现上火的表现:口干口苦,口气重,口舌生疮,胃脘胀闷,大便干或者臭秽、溏烂,舌红,苔少或者苔黄腻。这时该如何“下火”呢?
阴虚体质的人,吃辣后要下火可以用点滋阴降火的来搭配,如鸭肉、银耳、麦冬、沙参、百合等等。
推荐搭配——淮山枸杞银耳饮
材料:淮山30克,枸杞15克,银耳50克。
做法:银耳洗净后泡发,撕成小朵备用。以上食材放入炖盅,加入适量的水,炖1小时后加入少许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降火。
湿热体质的人,吃辣后要下火可以用点清热泻火的来搭配,如苦瓜、绿豆、荷叶、金银花、鱼腥草、菊花等等。
推荐搭配——双花茶
材料:金银花10克,菊花10克。
做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清热解毒。
最后提醒
孕妇也不宜过食辛辣,孕妇大都阴血偏虚,这时再吃辛辣,很容易上火,不利于胎儿发育。哺乳期妈妈过食辛辣也容易过奶给孩子,导致孩子口臭、便秘等。此外,我在临床上也接诊不少因吃辛辣而感到不适的胃病患者,对于胃酸过多、患有酸相关性胃病,如常常饥饿时胃痛、容易反酸、烧心,患有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要少吃辛辣,因为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酸的分泌,影响胃病的痊愈。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
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合作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团队负责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广东省中医院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特需门诊)
周五上午 (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特需门诊 )
供稿:黄穗平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院岭南梁氏脾胃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吴远团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