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来源:天津东丽收集编辑:天津东丽
“天津东丽”微信公众号开设“品读东丽”栏目,为东丽区广大文学作者开辟一个汇聚文学之思,书写东丽之美,歌颂人间温情,唱响时代主旋律的平台。请广大文学作者、广大网友用文学艺术的形式,讲述时代发展进程中发生的生动鲜活、多姿多彩的东丽故事,将所见所思所感所悟付诸笔墨,尽情抒发,踊跃投稿。“品读东丽”栏目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偶然,我从手机上看到了张宝海老人的微信公众号,刊登了以“流逝的老家”为题的一组组反映村容村貌的照片,使我颇感触动,上千张照片带我走进难忘的乡土,品味那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你还记得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和房后茂盛的大树、房前盛开的大麦熟花吗?还记得爷爷奶奶的笑容吗?他在院里悠然自得地晒着太阳,身旁蜷缩着可爱的小狗。还记得清澈的小河从村庄流过吗?……这些乡村的影像都能在老人的微信公众号里找到。张宝海老人为什么要拍那么多的乡村影像呢?话得从十几年前说起。张宝海从街道宣传工作岗位上退休后,恰逢空客A320项目落户东丽,即将征用么六桥回族乡流芳台村全部土地。祖祖辈辈在土地上耕种希望的纯朴农民们面临撤村搬迁,尤其那些老人们更是眷恋着脚下养育了几代人的土地,内心有些不舍。应当时流芳台村委会的邀请,张宝海和老友刘金镇不顾年事已高,不怕风吹日晒,扛着摄相机,迈着蹒跚的步子,走遍村庄每个角落,拍摄大量素材。最终,他们用三年时间制作了时长达78分钟的大型纪录片《流芳溢彩》,受到村民们的好评。农历新年这一天,村民们在搬入华明新市镇举家团圆之际观看这部纪录片时,很多人流下了眼泪。此刻,张宝海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张宝海认为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而后一个新的设想在他心底萌发。“我要把东丽区所有的村都拍下来。”于是哪个村即将拆迁,哪儿就会有他专注拍摄的身影;房前屋后、胡同院落、街道店铺、家庭成员等等,被张宝海一一摄入镜头。在军粮城街道拍摄时,张宝海说:“我在村里收集影像资料,村民们特别是一些老人都很支持,愿意让我拍照。” 军粮城街道三村李恩海指着自家房子说:“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和老房子照个相,等搬进新楼房好好回忆。”拍摄期间,张宝海曾被狗咬伤,曾被烈日晒得头晕,也曾被大雨浇得浑身湿透,但始终没有改变他的初衷。最终,他拍摄了军粮城街道11个村、近万户村民的影像资料。随着成片大规模的新楼群取代了星星点点的旧民房,村民们在环境优雅的小区怡然自得地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时常会想起消逝的老家。为了让还迁村民们看到老家的影像,张宝海通过整理视频、挑选照片,于2017年12月开始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首先推出军粮城街道二村近两百幅照片,立刻产生了轰动效应,村民们有的留言,有的转发,有的收藏。紧接着,他又陆续推出了杨台、一村、大安、魏王庄、苗街、北旺、山岭子等村的照片,此外还推出新立街道、华明街道等村系列照片,张宝海微信公众号“流逝的老家”从最初500人到近4000人关注,日最高点击量超过4000多人次,留言近400多条,成了朋友圈里名副其实的“网红”。网友小芬芬留言:“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从照片上还能找出我家的那排老房子,想起了在那里发生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今昔对比我们的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许多网友留言,询问张宝海有没有拍自己村的照片。这种强大的力量,驱使着张宝海继续把“流逝的老家”系列做下去,让更多的村民通过照片留住乡愁,品味乡愁, 感悟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新变化。那年,在梅江会展中心举办的“今晚·城美摄影展颁奖典礼”上,张宝海拍摄的合成组照《军粮城变迁》荣获特别奖。这是对张宝海多年来义务拍摄乡村的鼓励和鞭策。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一杯沉年的美酒越品越浓。忽然,我想起席慕容的一首诗:“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 /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 永不老去。”这时,我的眼前浮现出张宝海老人挎着沉重的相机在老村新城间穿梭的身影,就像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依然年轻。版面:于颖
审核:王楠
转载请注明来源:“天津东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