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免费试吃、名人代言……看看古代商家如何“花式促销”

日期: 来源:交汇点客户端收集编辑:交汇点客户端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消费,并不是近现代才出现,在古代也是花样繁多,商家想尽一切办法诱惑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

殷商时期已出现集市,《易·系辞》里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后来,在一些重要节日,商家约定俗成聚集到某个场所进行交易,称为“赶集”。

清代丁观鹏的《太平春市图》(局部)

要想吸引消费者,奇特或动听的声音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屈原的《天问》有“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后何喜”,姜太公卖肉时屠刀敲击案板,终于吸引了周文王姬昌的注意。《淮南子》也有“太公之鼓刀”的类似记载。

到了宋代,商业极为繁荣,南宋《岁时广记》记载“东京潘楼下从岁前卖此物,至除夜殆不通车马”,可见人如潮涌已不能通车马。《剑桥中国文学史》也说“宋代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商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对刀具之声的单调,吆喝叫卖声则显得抑扬顿挫,传播更远,吸引力更强。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什么为“吟叫”呢?在宋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中专门做了解释:“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采其声调,闲以词章,以为戏乐也。今盛行于世,又谓之吟叫也。”指商贩在卖货时编一段顺口溜或者吆喝声,押韵、通顺、易懂,给顾客动听悦耳的感觉。

这种促销手段一直延续到元明清。清代《燕京杂记》记载:“京师荷担卖物者,每曼声婉转,动人听闻。”而且声音高亢:“呼卖物者,高唱入云。”

比如卖花声。元代黄澄《卖花声》称:“听新腔、一声催起。吟红叫白,报导蜂儿知未。”因为声音动听悠扬,引得不少女子跟在后面学,元代吴渭《月泉吟社诗‧戴东老》诗称:“谁家子女群喧笑,竞学卖花吟叫声。”

那么吆喝声到底“唱”的是什么呢?清代有一本书《燕市货声》专门收集了各种吆喝声。比如:“铁蚕豆,大把抓,娶了媳妇不要妈”“小炸食,我的高;一个大,买一包;哄孩子,他不闹,他不淘”“姑娘吃了我的糖顺面,又会扎花,又会纺线,小秃儿吃了我的糖顺面,明天长短发,后天梳小辫。”朗朗上口,风趣幽默,把货物特点做了稍微夸张的描述。

一些商贩在固定的集市叫卖,也有一些商贩走街串巷,称为“货郎”。

《货郎图》(局部)

南宋画家李嵩创作有系列《货郎图》,其中一幅上绘有面带笑容的货郎,两个孩童飞奔前去,另有几个孩子已经触摸到货物,孩子们带着欣喜、好奇等各种不同的表情。

《水浒传》中有一情节,燕青扮作山东货郎赶赴泰安州。书中写道:“众人看燕青时,打扮得村村朴朴,将一身花绣把衲袄包得不见,腰里插着一把串鼓儿,挑着一条高肩杂货担子,诸人看了都笑。宋江道:‘你既然装做货郎担儿,你且唱个山东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燕青一手拈串鼓,一手打板,唱出货郎太平歌,与山东人不差分毫来去,众人又笑。”

明代汤显祖《风入松·题货郎担儿》:“何处蛇皮鼓,琅琅过金水桥东。闺阁换回幽梦,街衢忙杀儿童。”货郎为招徕顾客的手持的“拨浪鼓”是无数“70后”“80后”的美好记忆。

商家为吸引顾客,除了吆喝还有店招,上面写着店铺的名字。悬挂越是醒目,越能吸引顾客。

《韩非子》记载:“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可见这种“广告”手法历史悠久。

清代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可见商家各具特色的招幌。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九桥门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彩楼欢门”是指用竹木与彩帛搭建起来的店面装饰,豪华程度显示档次高低。

《清明上河图》中的灯箱招牌。

到了晚上,商家们还会给招牌配上灯箱和灯笼,《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灯箱和灯笼。

宋代济南商家印刷的“宣传单”。

北宋时期,山东济南还出现了铜版印刷“宣传单”,最上方是店铺名“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间是白兔抱铁杵捣药的图案,图案左右标注“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方写有说明商品质地和销售办法。这种广告手法一些商家至今还在使用。

古人同样请名人代言。《战国策·燕策》讲了一则故事,一人在市集卖骏马无人问津,他就请伯乐来看了一圈,结果“马价十倍”。

古代商家卖货也提供免费试吃。宋代《梦粱录》记载:“有卖食药香药果子等物,不问要与不要,撒与座客,名曰‘撒暂’”。

宋代还有带赌博性质的促销,即“关扑”。双方约定一种方式,如转盘、抛铜钱、套圈,只要买方赢了就可以免费或低价得到商品。《梦粱录》称,“大街关扑,如糖蜜糕、灌藕、时新果子、像生花果、鱼鲜猪羊蹄肉,及细画绢扇……诸般果子及四时景物,预行扑卖,以为赏心乐事之需耳。”

有人居然以此为业,通过“关扑”致富。元代陆文圭《墙东类稿》讲了一则故事,一个姓朱的人家境贫寒,但十分擅长关扑,居然迅速发家致富,但周围的人十分鄙夷他,他死后,别人写诗嘲讽:“孔方入手便通神,使尽机关误杀人。血指汗颜贪取利,财多福薄丧其身。”《水浒传》中的火眼狻猊邓飞也擅长此事:“原是襄阳关扑汉,江湖飘荡不思归。”

到了元代,官府开始禁止关扑活动,到了明清渐渐销声匿迹。

广告做得好,并不代表商品质量好,历代政府也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让老百姓放心消费。

据《礼记·王制》记载:“用器不中度,不粥(同‘鬻’,卖)于市;兵车不中度,不粥于市;布帛粗精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乱正色,不粥于市。”可见,政府对商品的要求很严,比如布帛的尺寸大小、数量、颜色等不符合标准的都不准上市出售。

唐代管理市场的法令《关市令》规定:“诸以伪滥之物交易者,没官;短狭不中量者,还主。”如果出现假冒伪劣,全部充全;如果出现分量不足,全部退货。《关市令》中规定要定期对度量衡器进行年检:“诸官私斗尺秤度,每年八月平校。诣金部、太府寺平校,不在京者诣所在州县平校,并印署,然后听用。”不仅规定每年八月份进行年检,并且明确了责任部门。

对于食品的管理更严,《唐律疏议》中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盗而食者,不坐。”

宋代,《宋刑统》里规定,即把生产出售不合格或者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视同“盗窃”。到明清时期,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更加明确化,明代法律规定,知道假货自动销毁者杖十;不销毁者杖一百;因为假的食物出现问题,轻者充军,重则斩首,情节恶劣者诛三族。由此也可知晓,古代政府对于商品质量极为关注,惩处起来也是毫不留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相关阅读

  • 消费频频“踩雷” 维权为何难之又难?

  • 预付卡办卡容易退费难 直播间买着容易退换难 “铲屎官”易当维权取证难消费频频“踩雷” 维权为何难之又难?□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齐新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
  • 78888元网上拍只猫 卖家不发货也不退款

  • “我们都没想到这钱真能追回来,一定要当面好好感谢他!”3月6日上午,旅顺水师营派出所大厅里,两名群众手拿一封感谢信和两面锦旗点名要找“黄警官”。究竟是什么事让他们如此感动
  • 哈尔滨市公布2023年度12315消费投诉举报信息

  • 13日,哈尔滨市市场监管局公布2023年度12315消费投诉举报信息。经统计,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12315热线和平台累计接听接收消费各类诉求186364件,同比增长10.01%,其中,消费咨询10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重庆南岸警方多维发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 “家长一定要抓紧孩子手腕,不要拉手掌,这样才不容易挣脱。”3月11日早上,重庆市南岸区南坪镇美堤雅城路口,南岸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民警贾聃正在执行高峰勤务。美堤雅城路口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