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的序幕:太子伙同庶母诬陷秦王,李世民派夫人讨好李渊

在李渊父子起兵之初,大家完全是一片和睦的景象,能够同心协力,共抗外敌。可是,天下初定后,高祖李渊的几个嫡子却为了皇位争得不可开交,纷纷拉拢勾结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甚至不惜致对方于死地,最终上演了一场手足相残的悲剧——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

玄武门之变被史家称为一场兄弟喋血的较量。此役中,秦王李世民携心腹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伏兵城内,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情之所以发展到这种地步,也是李氏兄弟长期明争暗斗的结果。

为了防止功勋卓著的李世民威胁到自己的太子之位,李建成挖空心思地想要除掉这个弟弟。李建成曾找到一匹烈马,骗李世民试乘:

此马甚骏,能超数丈涧,弟善骑,试乘之。——《续世说》

不过,由于李世民精通骑射,太子李建成的阴谋未能得逞。与此同时,李建成还拉拢李渊后宫那些妃子们,以便给自己增加政治筹码。因为李建成贵为太子,李渊那些年轻的妃子,既知李渊年迈,自己的孩子们又太稚嫩,所以也纷纷去巴结李建成。

如此一来,李建成便同自己的那些庶母们联合在一起,并借助她们的力量来诟病、扳倒秦王李世民。这些后宫的女人们,为了给自己日后寻找靠山,也不惜在李渊面前“争誉建成、元吉,而短世民”。

由于当时李建成同张婕妤、尹德妃最为亲近,故后来才有了太子与之“私通”的说法。事实上,历史上的李建成与他的这些庶母,多半只存在利益关系,并无不伦之情。不过,作为胜利者的李世民,自然掌握了话语权,甚至有史家将此事记录下来,成了太子的一大污点。

李建成与张、尹二妃

张、尹二妃是李渊身边的红人,她们居心叵测给老皇帝吹枕边风,自然会令李世民焦头烂额。比如,秦王手下的杜如晦因路过尹德妃父亲府邸时未曾下马,就被尹氏抓住了把柄。尹德妃在李渊面前哭诉,硬是说杜如晦的无礼是秦王李世民纵容的。结果,火冒三丈的李渊便把李世民叫来训斥一番:

“我妃嫔家犹为汝左右所凌,况小民乎!”——《资治通鉴》

在李渊看来,尹德妃所讲句句是实情,他也觉得李世民及其手下有太过猖狂,有欺压百姓之嫌。在这样的形势下,李世民固然是百口难辩,只能默默忍受这不白之冤,甚至眼睁睁地看着杜如晦被暴打了一顿。

李渊与自己的嫔妃

不过,面对太子及庶母们的排挤,李世民倒也有另一番“法宝”:王妃长孙氏。李世民的王妃,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孙皇后。当时,李渊虽对李世民心存芥蒂,但对这个知书达理的儿媳却是另一番态度。

长孙氏的先祖为北魏拓跋氏,其家族在隋末唐初也颇有势力。后因政治联姻,长孙氏嫁给了李渊次子李世民。按照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评价,她可以算得上是一位近乎完美的女性:

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

李渊看重这个儿媳,一方面是因她天资聪颖,知书达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长孙家族势力较大,不容小觑。正因如此,在玄武门之变前,经常被父亲斥责的李世民,才拿自己的夫人做挡箭牌,让她前去哄公公开心。

长孙皇后

历史上的长孙皇后非常孝顺,这一点无论是做王妃、太子妃还是做皇后时,皆是如此。随着丈夫与太子之间矛盾的不断激化,她便极力去迎合高祖李渊和后宫的妃嫔们,以便缓解矛盾。这被史家概括为:

“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

由此来看,在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唐皇室成员已经是剑拔弩张,上演了没有硝烟的战争。太子李建成拉拢勾结庶母,不断诟病指摘李世民,而李世民则利用王妃长孙氏去尽力弥合与父亲李渊和后宫嫔妃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李世民夫妇所想出的这一应对策略,看上去稀松平常,实则是一招“妙计”。

只是,如果不是长孙氏的口碑与人品俱佳,李渊倒也不会买账,换做别人也不可能起到实质性效果。试想,如果是李渊看不上的晚辈,在夺嫡之争的关键时期,即便是真的去尽孝,也会被视为一种阴谋策略吧!

当然,尽管李世民夫妇不断努力想改变被动的局面,一度有所改观,但随着皇位之争日益激烈,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也必然走向总爆发。接下来,便是大家所了解的玄武门之变了。在这场兄弟喋血的较量中,李世民亲手射杀了兄长李建成,其大将尉迟恭又带人勒死了齐王李元吉,最后胁迫李渊立秦王为太子,算是结束了持续多年的皇位之争。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续世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