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备外戚的东汉,为何外戚专权严重呢?

《东观汉记》:“世祖闵伤前世权臣太盛,外戚预政,上浊明主,下危臣子,汉家中兴,唯宣帝取法。至于建武,朝无权臣,外族阴、郭之家,不过九卿,亲属势位,不能及许、史、王氏之半。至永平,后妃外家贵者,裁家一人备列将校尉,在兵马官,充奉宿卫,阖门而已无封侯豫朝政者。”

外戚专权在历史上是一大特色,强盛的西汉亡于外戚夺权,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刘秀和汉明帝刘庄都限制了外戚势力的发展,那么防备外戚专权的东汉,为何后期外戚专权严重呢?

刘秀统一天下过程中遇到了地方豪族激烈的抵抗,其权威和号召力不足以完全撑起一个统一王朝的需要,这种情形迫使刘秀使用谶纬强化自己的合法性,同时必须通过联姻来联合地方豪族,共同组成统治集团。

虽然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限制了外戚势大,但是豪族大姓通过联姻成为帝国统治的一员,拥有了参加政治的机会,也为后来的外戚专权埋下了伏笔。

外戚专权最显著的朝代就是东汉,而东汉会出现这一政治现象是有着政治和制度两个重要因素的。政治上,外戚作为后族,必然是有着很强的政治实力和政治号召力的,东汉皇帝大多壮年早死,少主即位,而即位的少帝又往往与太后没有血缘关系,还有安帝、质帝、桓帝、灵帝,皆以外藩入嗣大统。

所谓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四帝,临朝六后。太后临朝,不得不依赖父兄,寄以腹心,遂成外戚势力。外戚如扶风窦氏、安定梁氏,南阳邓氏,南阳阴氏等本就是军功集团的豪族,依靠后汉选良家女的选妃制度、自身强劲的经济势力和庞大的门生故吏网络,可以迅速掌控朝政。而一旦外戚掌握权力,又不想出让权力,则又贪立外藩少帝以长久把持朝政,由是循环了。外藩入继则皇帝本身毫无势力,只能依靠太后,受太后控制。少帝则无理政之能,必然倚靠外戚执政。

而制度上,外戚专权能成为现实的最大依仗就是:控制宫禁。自东汉初年,虎贲中郎将虽然掌握禁兵,地位亲要,但是一般不与朝政,最多充当顾问而已。东汉初年常以外戚充任虎贲中郎将,既是表达信任之举,又有抑制外戚参与朝政的作用。

但是东汉时期,虎贲等禁卫军日常负责宿卫的是殿中区域,大量的政务机构如尚书台、符节台都在这一区域,同时虎贲还有一项重大的使命,那就是在国丧时期负责“守王门”,负责戒严宫城。

光武帝至汉章帝,遗诏安排中都涉及到了虎贲中郎将的安排,以亲信控制门卫是权力交接的不稳定时刻,防止非常事件发生的重要举措。但是,太后和担任虎贲中郎将的外戚也很容易联手借助这个安排,操纵控制皇位的交接。

掌握宿卫只是外戚专权的条件之一,只是这一个条件颇有历史的讽刺感,光武帝、明帝、章帝试图将外戚置于亲要但不干预政事的宿卫之职上来抑制他们,结果却给了他们操纵皇位继承的机会,制造了更大的权力来源。

总而言之:东汉的外戚政治可以说是政治和制度上的双重影响造成的结果,这种结果是结构性的,不是某个人的防范就可以解决。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作者,本文不尽之处请指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