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孙权的势力都比刘备大,睿智的诸葛亮,为何最后投靠刘备?

曹操、孙权的势力都比刘备大,睿智的诸葛亮,为何最后投靠刘备?

导语:公元208年冬的一个雪夜,刘备一行跋涉数百里,终于来到了一个叫卧龙岗的地方,这已经是他第三次从樊城来到此地了,他此行的目的不是游玩,而是为了寻访居住在此的一个隐士,可是先前来了两次都未能如愿见到,但不并不气馁。这次他终于如愿以偿,屋中走出来的是一个不到30的男子,身高达到1米84,看着十分英朗,双方畅谈了一番后,隐士终于决定出山辅助他,这就是三顾茅庐的故事。



按照孔明的说法,他是因为被刘备的诚心所打动,不忍其空手而归,这才决定出仕,然而事情真有如此简单吗?我们知道,他的志向很大,常常自比"管、乐",可管仲辅佐的是什么人呢?那是春秋时最有名的一位霸主齐桓公,刘备此时的地位显然是不能比的。当时能比得上齐桓公的也就只有曹操、孙权而已,他们的势力都比刘备大得多,如此睿智的诸葛亮不会不清楚这些,为何他最后还是投靠的刘备呢?



首先,他与孙权的政治主张不和。我们知道,孙权没有战功,而他的军事能力比自己的父兄差太多,但是孙策也说了他善于政治,能够团结大臣。而当时毫无威望的孙权上台之后想要稳住局面就得镇住那帮手握大权的元老,他的做法是启用江东世族,以制约元老。因此江东的政局逐渐为世族所主导,这显然和孔明的主张寒族政治是不符的。



曹操倒是一向主张打压世族,用人不看其出身贵贱,比如重用于禁、徐晃等寒族,甚至还提出了"唯才是举",这些主张都很符合诸葛亮的想法,可惜的是,有两个原因最终还是让其放弃了曹操。第一,公元208年的曹操势力可谓阵容豪华,手下很多能人并不逊色于孔明,因此作为后来者很难有上升空间。第二,曹操的人品让其太失望,他诡谲多变,又残忍嗜杀,屠城、杀害名士的行为都让孔明厌恶,因此曹操并不是他心中的明主。



反观刘备,公元208年时他的势力虽然依旧弱小,而且寄人篱下。但是他为人和善,以仁义闻名,近几年荆州附近的名士纷纷前去归附他,这些孔明自然都是听说过的,因此他对刘备的印象应该不错。加之刘备势力小,还没有组建完整的领导层,孔明来了机会很多。后来刘备又三次亲往,驱车百里与其相见,感动是肯定的。见面之后的交谈则更加让其确信,此人是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明主。



结语:孔明之所以在那么多诸侯当中单单选中了刘备,不仅是单纯地出于感动,其实他是进行过仔细斟酌的,充分对比了孙、曹、刘三家的优劣势,最后才做的选择。事实证明他的确聪明异常,他在刘备阵营中很快就受到了重用,不到10年就成为了"丞相",为了刘备主持后方大局,不仅如此,最后他甚至比管仲更进一步,不仅成为托孤大臣,以及蜀汉的实际领导者,还一面执掌朝政十几年,一面亲自带兵伐魏,可谓是风光无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