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守土有功,是南宋末期闪耀的存在,却在朝堂打压下神秘“暴卒”

自古以来,“君臣君臣”始终是最复杂、最难把握的关系。我对你效死,说不得哪天你就把我下狱了,到死都还迷迷糊糊;我给你荣华富贵,你反手就来借我脑袋、断我香火传承!这些例子在古代封建时期屡见不鲜。当然相对的,你提拔我于微末,我赴汤蹈火誓死追随;你给我无限信任,我舍命为你打造繁华盛世这些例子虽然少,也不是没有。

君臣关系图

宋朝,这个曾经无比繁荣的王朝,经过“靖康之耻”后,满是伤痛、屈辱的北宋早已不在;经过“风波亭冤案”之后的南宋也只能苟延残喘。就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让我们把目光投在西南方的巴蜀,不同于北方在蒙古弯刀下瑟瑟发抖和更南边惶惶不可终日的民众,这里勿论是官员还是民夫脸上都绽放着一种叫做希望的光芒。

清明上河图节选

而亲手打造这一切的就是时任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总领等职的余玠。宋理宗时期,蒙古军队大量南下,四川也未能幸免,在一片生灵涂炭中,余玠作为当时少有的对蒙古作战取得不俗战果的大臣,经由东家赵葵和宋理宗委派上任四川,在无人可用的尴尬时期,当时朝堂上下对余玠赋予了在和平时期完全不敢想象的权力。

余玠影视形象

余玠到任后,广纳贤才,大刀阔斧进行一系列改革,很快就取得了成效,四川总算从战火余荼中恢复过来。其对四川城防进行了一系列整顿、扩建,充分利用四川盆地、丘陵地貌兴建、扩充了一系列防御工事,其中就包括进一步改善著名的钓鱼台城防(后继将领靠此城防在蒙古大军重重围困下坚守26年之久,并让当时的蒙古大汗折戟于此,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

钓鱼城遗址

在军事上,余玠上任四川后战绩也极其耀眼:1246年,蒙古大军兵分四路攻蜀,均被余玠依靠新建防御工事击退;1250年,在多次对蒙古战争取得胜利后,余玠率大军北伐,一路胜利之后,围困汉中,在猛攻不下而蒙古各路援军抵达之后无奈撤退,全师而还;1252年,蒙古汪德臣部侵掠成都,围攻嘉定,余玠率军力战,再次击退敌军。

南宋战争影视图

宋理宗时期的南宋朝廷,正处于国家兴亡的关键时刻,四川--不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作为产粮地的军事、民生意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余玠治蜀的成功无疑是一大亮点,毫不夸张的说,在这个时期正是余玠撑起了南宋小朝廷的半壁江山,更遑论其在军事上的建树。作为这一切的缔造者--余玠声震朝野上下,特别是蜀中,其威望更是到达顶点。

南宋四川地形图

就在这形势一片大好之际,余玠迎来了酷似岳飞的待遇--在丞相谢方叔等人的构织罪名下,1253年5月,宋理宗下诏余玠进京,改而任命小人余晦为四川宣谕使。抑或是前车之鉴“精忠报国”岳飞愤懑之言尤尚可闻导致了余玠的筹措,又或许是真的悲愤过度,6月,四川上报朝廷称余玠病重无法还京,这称病不受更加重了朝廷对其的疑心,于是宋理宗接着连续下旨催促,终于在7月14日晚,余玠“暴卒”(这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悬案,大抵分为服毒自尽和被毒杀两种说法)。

余玠墓

余玠死后,更加残忍的接踵而至:宋理宗听信谗言对其抄家,并罚款三千万,以至于余玠儿子经过多年筹集才缴清,余玠儿子余如孙(为避嫌后改名余师忠)后来也被贾似道所害;其得力助手王惟忠被诬陷通敌惨遭杀害。---据《余氏谱谍》《余玠传》相关记载推断余玠是病故;《宋史》及民间传闻余玠是“暴卒”,至于到底谁为真,就靠各位看官自己判断了,当然我这里是偏向于后者(这样显得更悲壮不是?)

宋理宗影视形象

余玠的结局间接或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刘整率军民投降蒙古,南宋朝廷也迎来了亡国的命运。

声明:本人非历史专业,爱好而已,顺便写写记记,可惜年少的最爱已被生活的柴米酱醋盐遮盖,只是不想彻底丢失,故而非专业、文笔Low等缺陷还敬请海涵,欢迎留言讨论,喷的时候只要不涉及亲属,本人都能忍一忍接受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