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节目《24气生活》:传一盏文明的光

中国网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华文明的先祖,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总结,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中国拥有超过五千年的农耕史,二十四节气的出现,是中国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珍贵文明遗产。如何将这份沉甸甸的遗产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24节气生活》,就是这样一档全新的文化节目。带着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来到荧幕上,志在激活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让世界非遗,走进国人心里

在中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二十四节气对农时、农事的科学指导意义,已被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所逐步替代。但节气文化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富有生命力的人生哲理,却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过时,时至今日,仍然闪耀着只属于中国的智慧光芒,值得更深入的挖掘,与更长远的传承。

《24节气生活》所关注的,正是如何让二十四节气的“仪式感”,走进每一个当代中国人的心里,通过不同领域嘉宾对节气文化的诠释,让观众们发现,在每一种貌似熟悉的风俗、“规矩”的背后,藏着的那些“人如何更好地去生活”的温暖。

冬至,一天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应该“吃饺子”,更应与所爱的人共同度过;小雪,宜访友、修葺,而在节目中,访友不是社交的负担,而是“能饮一杯无”的珍惜;修葺的也不仅仅是房屋,更是情感与记忆,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如何把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所忽视与遗忘的事物,用节气文化重新捡拾起来,这正是《24节气生活》中“生活”的题中之意。

“文化输出”的背后,是更自信的“中国故事”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崛起,我们正在迎来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强势复兴的时代。

这种复兴,不仅体现在国潮的风行与传统IP的大热,更体现在我们能够以更自信、从容的姿态,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并以全新的姿态,使其与当代生活产生水乳交融的“化学反应”。

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节气文化登堂入室,载入人类文明的史册,成为中华文明“文化输出”的标致之一。

对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方式,是使其像空气一样,自然地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空间当中。当我们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时候,并不一定需要把他们邀请到博物馆中;更自信的中国,已不需要照本宣科式地将传统文化“供起来”、“藏起来”,而可以如《24节气生活》对节气文化的解读一样,将传统文化融入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讲好一个个伟大时代中的“人间平凡事”。

第一期节目的主题,是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阳退阴生,生气闭蓄,万物开始收藏。在这一集中,节目组邀请到了“节气探寻家”蒋昌建,和有着“上海地主”称号的著名建筑师俞挺,来到上海八分园,“住”进立冬里。两个经历过“人生之冬”的智者,共同分享对于“冬藏”的人生感悟。

每周四晚上21:40,《24节气生活》会在浙江卫视、腾讯视频和哔哩哔哩视频同步上线,这是一次对传统文化诠释方式的全新探索,也是一次自信中国“文化输出”的有力尝试。文明之光,唯薪火相传,方能烛照万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