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对薛宝钗是褒还是贬呢?从《红楼》对《金瓶梅》的取材说起~

高晓松曾经说过,《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分裂出了《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林黛玉,这话引发了“红楼粉”众怒,凤姐儿倒罢了,提冰清玉洁的林妹妹是怎么回事?

其实高晓松说的不是指人物性情,指的是人物塑造方面。

人说《红楼梦》借鉴了《金瓶梅》的人物参照,还是说得过去的。

这里跟大家先聊聊《红楼梦》的神奇之处,曹雪芹太狡猾了,不动声色,春秋笔法,有时候读者会被他搞糊涂,他到底对宝钗的是态度贬是褒,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横竖分不清楚。

我个人觉得可以从《金瓶梅》取材角度分析,偏向于认为曹雪芹是贬的态度。(一家之言,千万别喷我!有话好好说!)

当然薛宝钗是贵族身份设置,这是跟《金瓶梅》不同的,但是本质上,薛宝钗像两个人的合体,吴月娘和孟玉楼。

吴月娘和薛宝钗的容貌对比:

吴月娘:脸若银盘,眼如杏子,举止温柔,持重寡言。

薛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像不像?非常像了。

但是更像的是,对“权利”的态度。

吴月娘平素吃其他妾的醋吗?吃,但是,她一般能忍住,只有到关键时刻才爆发,就是当她的正室地位危险的时候。

比如李瓶儿进门,应伯爵他们吃酒,瓶儿有钱,穿得富丽堂皇,吴月娘跟她哥哥哭,人家娶了有钱的姐姐,我还做什么夫人?注意,潘金莲进门,吴月娘就没这样,因为潘金莲没钱。

李瓶儿死,西门庆哭得一蹦三尺高,吴月娘怒了,你哭成这样,人家还以为你死了大老婆了呢?

这话我们熟悉不熟悉,非常熟悉,宝玉哭晴雯,袭人说,她是个什么东西,还到我前头去了?

袭为钗影,引人遐想。

即使不提袭为钗影,就独独说薛宝钗,大家应该非常记得她对宝玉那块玉的态度。

第三回,黛玉进贾府,初见宝玉,宝玉因为林妹妹没有那块玉,发神经了,摔玉闹了一回,黛玉看自己刚进贾府,就惹了事,心里难过,一个人抹眼泪,这时候袭人就劝她说,别理他,他本身就是个神经病。

接下来有趣了,各位想想曹雪芹为什么要这么写:

黛玉道:"姐姐们说的,我记着就是了。究竟那玉不知是怎么个来历?上面还有字迹?"袭人道:"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上头还有现成的眼儿,听得说,落草时是从他口里掏出来的.等我拿来你看便知。"黛玉忙止道:"罢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也不迟。"大家又叙了一回,方才安歇。

而到了第八回,宝玉访薛宝钗。

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

各位想想,曹雪芹为什么要编排这么个情节,跟上文刚好形成对比。

林黛玉是,袭人主动说拿给她瞧,她不看,而宝钗是,自己主动要看。

而袭人主动要给黛玉看,和宝玉在被要求后才给宝钗看,这些都是作者心思缜密之处啊,各位。

之所以要给人看,证明你自己本身就对这个东西高看一眼。

这块玉就象征着富贵和权势。

懂的人是袭人和宝钗,而根本没有感知力的是,宝玉和黛玉。

而更让人诧异的是,宝钗发怒那次,就是关于“杨贵妃”的事。

宝钗的发怒,其实就是刚好被戳中了野心和心思。

薛宝钗这样的好性儿,一旦发怒,挺可怕的。

贾雨村出场的那首诗“钗于奁内待时飞”,此“钗”当属薛宝钗。

贾雨村是男人世界里的权势代表人物,而薛宝钗是女儿国里的权势代表人物。

贾雨村对香菱的心狠,跟宝钗对金钏儿的死的冷漠,都是俗世中的成功之栋梁。

贾雨村出场就是赴试做官,薛宝钗出场就是要竞选宫人。

林黛玉进贾府,一顶小轿,几个婆子丫鬟,简简单单,干干净净,但是薛宝钗引入贾府,先是她哥哥的官司,一路世俗牵扯进来的。

很多人说吴月娘像王夫人,自私。

很多人说吴月娘像邢夫人,愚蠢。

我觉得吴月娘像薛宝钗(包含袭人),权利欲。

从一个吴月娘身上,曹雪芹分成了三个副本。

当然,每个都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做了调整。

分开复制的这几个副本,从《红楼梦》整个书来说,除了薛宝钗,都是明显的不太讨人喜欢的。

我觉得《红楼梦》是分两面的,诗/情的世界,以及泥/欲的世界,而在曹雪芹的设计里,薛宝钗应该是属于泥/欲的世界里的。

宝玉的性欲唤醒在薛宝钗面前很直白很明显,包括她的白胳膊引发的遐想,看她的美艳看得像呆雁,但是跟林黛玉从小一起长大的宝玉,几乎在林黛玉面前没有性欲的一面。

这点在袭人和晴雯身上再次被证明,前者是欲的,后者是情的。

所以认为晴雯会变成下一个赵姨娘的人,可以再仔细看看这本书。

赵姨娘明显是泥/欲圈子里的人,晴雯虽然是低配版的林黛玉,但是毕竟在诗/情圈子里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要看看薛宝钗身边最亲近的人,就难免在书里晦涩的描写里,会隐隐看到真实的薛宝钗。

她的哥哥就不说了啊,后来娶的嫂子又怎样。这间接写的是她的家教。

她的姨妈,也就是王夫人,大家看到了是怎样的啊。

她的母亲,薛姨妈,明明知道黛玉对宝玉的感情,却只是取笑黛玉,后来被紫鹃一言挡回去了,紫鹃说,姨太太竟然有此心,怎么不对老太太去讲呢?

她的丫鬟莺儿跟贾环下棋,吵架,又去摘婆子的花,闹出一场事来,各位,何尝看到紫鹃会跟贾环这样的下流胚子一块玩耍呢?

更值得玩味的是,香菱是她的嫂子,结果香菱学诗,不跟宝钗学,而是跟黛玉学?

因为宝钗不是“诗”人儿啊,她的“诗”只是辅助在世俗取得成功的工具。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具有诗人气质的香菱,当然会跟真正的诗人林黛玉学诗啊。

像吴月娘的这一面是薛宝钗的本性,但是从技术上操作,薛宝钗更像孟玉楼。

孟玉楼是个什么人呢?聪明,守拙,一般不开口,开口就激得潘金莲掐架,等潘金莲豁出去了,孟玉楼又打住不说了,暗地里动心思,把人玩的团团转。

孟玉楼在西门府中的人缘,我们看下:

李瓶儿因为痴恋西门庆,不会跟任何人去吵,吴月娘是正室,面子上还是要装的好看的,跟孟玉楼相安无事也正常。

但是各位,孟玉楼能吃住潘金莲,这就牛逼了。

潘金莲跟吴月娘吵,弄死了李瓶儿的儿子,挑唆得孙雪娥被西门庆打,因为说勾栏的妓女没好货,得罪了李娇儿,也就说,除了孟玉楼,西门庆各方妻妾都跟潘金莲掐过。

下人评价孟玉楼又怎么说的呢?六娘(李瓶儿)最好,那是因为瓶儿见人就给钱,三娘(孟玉楼)也不错,而孟玉楼很少给很多实在好处给下人,就证明是情商问题。

薛宝钗就不说了,她的人缘有多好,阖府上下有几个说薛宝钗不好的呢?

不但是跟她志向相同的袭人,就连史湘云都认为宝姐姐是好的。

懵懂如史湘云,她认为的“好”就是真的“好”吗?

史湘云的可爱刚好在于她的懵懂,她劝宝玉读书,跟袭人与薛宝钗是截然不同的目的。

薛宝钗栽赃林黛玉的公案,有人说了,那不算栽赃,宝姐姐本身就是去找林妹妹的,情急之下,有此一呼,可以理解,何况,就算是林姑娘听到了两丫鬟的聊天小秘密,那也不会对林姑娘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但是,各位,造不造成影响是一回事,就人品的高尚/纯粹来说,一个念头和这个念头导致的行为,本身不能分裂来看。

薛宝钗的行为,是世俗性的,而非诗性的。

也许她当时就考虑到了,借用林黛玉自己好脱身,而且也不会对黛玉造成什么影响,但是这个考虑本身,本身就是经过了算计的。

薛宝钗全书并没有真正意义上针对过林黛玉,因为“诗/情”这种东西根本就脆弱得很,根本不需她出手推倒好不好?

宝姐姐只需要安安静静的坐在旁边,默默等待就可以了。

世俗化的宝姐姐,对纯粹的情缺乏心灵的感知力,所以对宝黛情分,也并没有很大的嫉恨。

薛宝钗因为像吴月娘失去了“诗”情,又因为像孟玉楼失去了“真”情。

《红楼梦》是个悲剧,也是个求仁得仁的故事。

要还泪的,泪尽而死,要开悟的,抛了红尘,要做夫人的,最后守着孤房,也还是做了夫人。

同时,《红楼梦》的读者也是求仁得仁的。

社会化的人们,都会觉得宝姐姐挺不错的。

不然怎么那么多男人觉得娶老婆还是宝钗好,因为娶老婆,本来就是世俗行为。

不然怎么很多人认为一般情况下,袭人比晴雯好相处呢(当然,那是袭人不准备整死你的一般情况)?因为相处和合作也是社会行为。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要说谁看得清薛宝钗呢,还属王熙凤。

王熙凤夸过的人儿,探春,黛玉,都跟她本人有相似性,那就是,虽然王熙凤缺少“诗”情,但还具备“真”情。

王熙凤是直着来的,她有野心,权力欲旺盛,心狠手辣,人人都知道,她不藏着掖着,别有一种明快的大方,所以,有人宁可喜欢凤辣子,也不喜欢薛宝钗。

所以高晓松说过的那番话,其实仔细想,是有点道理的。

潘金莲跟林黛玉,跟王熙凤有相似性,但是这个我们要下回再聊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