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很爱贾珠,为什么对和其父一样乖巧懂事的贾兰却十足的漠视

王夫人是个很奇怪的人。她天天吃斋念佛,是贾府头一个大善人,却是致金钏和晴雯于死地之人,一个是服侍她多年如女儿一般的心腹丫鬟,一个是儿子心爱的大丫鬟,还有芳官四儿的命运,经她拨弄,从此跌入火坑。她骂起赵姨娘和贾环来,那份刻骨铭心的仇恨,不由得使人怀疑,纵然是一心向佛,也无法消解她内心的积怨。

她是如此的偏执,无论如何,儿子宝玉一定要和侄女宝钗结合,为此不惜和贾母明争暗斗,即便在贾元春、薛宝钗、薛姨妈相继放弃,依然百折不回。而她的坚持,换来的只是贾府凋零之极的伤恸,黛玉自缢,宝钗遭弃,宝玉出家。她一手,坏了三个《红楼梦》最美好年轻人的幸福。

宝钗之前,她寄予厚望的侄女王熙凤,在她的操持下,嫁给了荣国府的长房长孙,她对王熙凤不能说不爱,凤姐的声誉她深为忧虑,巧姐出天花,她忙着和凤姐一起张罗供奉娘娘,一旦她认定绣春囊是凤姐和贾琏不检点之物,也是心急如焚声泪俱下。可是贾琏凤姐夫妇下狱之后,她却对巧姐表现出了惊人的冷漠,迫使凤姐不得不央求王仁把巧姐送到金陵外祖家,引出狠舅奸兄的拐卖。

如果说,上述行为还可以用无法调和的利益对立,金钏和晴雯都是勾引宝玉的狐狸精,赵姨娘和贾环确实巴不得宝玉和凤姐早死,以及王熙凤一系列胆大妄为的做法使她心寒心冷来解释的话,有一个现象,却是难以解释的,那就是王夫人对于亲孙子,而且是贾政这一支的长房长孙贾兰的冷漠。

贾珠可是王夫人的嫡长子,从宝玉被打来看,王夫人最在意最疼爱的儿子不是宝玉,是贾珠。她说过假使贾珠还在,就是打死一百个宝玉也不管。虽是气话,却也道出了心声。而就是这个她最中意的嫡长子的儿子,和其父一样乖巧懂事的贾兰,王夫人为什么就硬生生断了怜爱呢?

王夫人对贾兰的关注,甚至还比不上她那刻板严厉的丈夫贾政。贾政还知道元宵夜宴少了孙子,特意派人去叫,还知道过问贾兰的学业,时时处处带着贾兰吟诗作对,这个爷爷,显然来得比奶奶称职得多。

依照常人的心理,隔代亲是中国人伦社会的一个传统。贾母对宝玉和三春甚至黛玉湘云毫无保留的爱说明了一切。

按照中国伦常规矩,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贵族之家延续的也是这个传统,长孙其实也在长子的范畴。贾政对贾兰的在意就说明了一切。

可是,为什么王夫人就偏偏是个例外呢?

我觉得原因在于,王夫人觉得,贾兰太小,她指望不上。她的长子贾珠在世时,王夫人把她未来的指望寄托在贾珠身上,这就是她的高压式教养方式,贾珠十五岁中秀才,不到二十岁娶妻生子,导致贾珠一病死了的根本原因。而贾珠一死,宝玉作为第二顺位继承人,立即继承了王夫人的指望。我甚至希望贾珠没死,如果贾珠没死,王夫人就不会如此执着于宝玉的婚姻了。至于贾兰,太小了,王夫人指望不上,也就并不甚在意。

这就是王夫人的心理行为逻辑。

这样的心理行为逻辑,可以用冷酷和短见来概括,所谓有用的才是最好的,没用的就不必理会。

其实八十回后,王夫人舍弃巧姐,除了对贾琏王熙凤的厌弃,还有一点,就是觉得巧姐也和贾兰一样太小,只会增添麻烦,她王夫人这一辈子根本就指望不上。

我以为,曹雪芹在塑造王夫人的时候,刻意把王夫人塑造成这样一个违背人之常情,冷漠冷酷的奶奶,就是要表现王夫人的冷酷和短见。王夫人从来只考虑她本人和她这个小集团的利益,至于贾府的未来,她从未考虑。

如果她不是那么的冷酷和短见,稍微有一点点贾母的眼光和格局,就不会有金钏晴雯芳官四儿的悲剧,不会有巧姐的悲剧,更不会有宝黛钗的悲剧。如果这样的话,即使贾府事败被抄,也会减少很多不幸,也依然会是一个幸福温馨的大家庭,贾兰也不会变得如此冷漠,贾府依然会中兴,而那样的中兴气象,才是让人欣慰的中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