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尚德不尚力,今人尚力不尚德

《论语》带给我们的不仅有做人做事的道理,还有那令人向往的历史人文,现在人看不懂古人,觉得古人很可笑,很落后,其实在古人眼里,我们现在社会虽然科技发达,但人文方面已经大大落后于古人了。今天读到《论语.八佾》里的一句话,令人心生感慨: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个“射”是古代六艺之一,从周朝开始,六艺就是官学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因为武术还没有很大的发展,还没有后来的少林、武当、太极等武功门派,周朝军事作战主要是靠战车,最主要的武器就是弓箭,一个人武功的高低,就看射箭高明的程度。

当时射箭的标准,在于能否射中目标,而不在于能否贯穿箭靶的牛皮。因为古人射礼所行之道在于观看人的品行,注重人的道德,尚德不尚力,因为每个人天生的臂力不同,有的人臂力大不仅能射穿牛皮,甚至还可以穿过墙;但有的人臂力小,不能射穿牛皮,但是每只箭都能正中靶心,这也就够标准了。

其实这句话讲的不仅是射箭,更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古人不管做什么事,只问够不够道德标准,合不合正道,有没有尽力,而不苛求事情成就的程度。因为每个人能力大小不同,时代环境不同,起点和条件也不同,你不能要求结果都相同。所以当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只要道德标准合格了,别的就看个人资质情况了,不能对每个学生都是同样的要求。

这就是古人做人做事的精神,尚德不尚力,凡事要以道德为标准。我们现在的情况就正好相反了,是尚力不尚德,不过是“利益”的“利”,为人处世,交朋友、做生意,乃至教育孩子都是以利益为标准,道德放其次。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有人敢干,只要挣钱了、发财了,大家就觉得人家成功,应该向人家看齐,却从来没有人关心他这钱的来路到底合不合道德,这就是今人和古人的差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