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假假,《清明上河图》800多年来屡遭劫难的真相

《清明上河图》(下文简称“图”)历经兵燹,险遭毁坏,这从存留的跋文可见一斑。最早收藏者应是宋徽宗(赵佶),他用瘦金体书写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和双龙小印(宋代皇帝的闲章,用于鉴赏或收藏艺术品时钤记),可证画成后最初收藏在皇宫。公元1126年汴京陷落后,宫中所有名贵文物亦包括这幅名画,统统被金人掠去,金人初不识此画的价值。又过了59年,即金世宗大定26年(公元1186年),金人张著最早在《图》上撰跋文转引《向氏评论图画记》说,证实宋人张择端有《清明上河图》及《西湖争标图》,这样《清明上河图》的名称始定下来。稍后张公约、王硐、张世积诸金人于画上题咏,是私人收藏的力证。金国衰败后,这幅画又成为元朝宫廷的珍藏品。当年著名画家、收藏家赵孟頫出任元翰林院承旨,他将此画真迹从藏阁中取出,秘密送回老家湖州供自己临摹,及后用赝品归还。

明朝时期,这幅画先落入大理卿朱鹤手里。朱精雕刻,识古画,他珍藏数年后画被名士徐赙以重金购去。徐赙常邀翰墨名流把玩,并有人临摹,可惜摹品拙笨未得传世。数年后徐染重疾,弥留之际又把此画馈赠好友李东阳。今日可见李东阳于1515年所书的长篇跋文。

此后,《图》又几次易主流落到苏州。嘉靖年间(1522-1566),一代奸相严嵩访得《图》的下落,命蓟门总督王杼查访此事。嗣后,王杼用重金从员外郎王振斋手里购得匆忙进献,谁知严嵩聘请的裱褙匠很精于鉴赏,他有根有脉地数落出“画疵”,断定此画为赝品。严嵩恼羞成怒,严令追查,结果真品确在王振斋舅父陆治手中,两画对照,真伪分明。后来王振斋被治死狱中,王杼也险些丢官下狱。

此画第三次遭劫在清末民国。末代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后任伪满州国的“执政”。当年他从故宫盗出大批珍宝古董,其中就有此《图》。1945年日本投降后,有人于动乱中进入长春伪满帝宫“抢洋捞”,大批珍贵文物由此流散到民间。1946年,我军解放长春,部队干部张克威同志,通过当地干部搜集到伪满宫中散出去的十余轴画卷。1947年他调到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作,就把这十余轴画交给林枫同志(林系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主要负责人之一),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真迹,如今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本文由“陛下的历史”发布,2018年5月28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