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庶的宋代是一个真正百花齐放,甚至有点“辣眼睛”的时代

这里说的“百花齐放”并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实实在在花开遍地的意思,宋朝人爱花、戴花、种花、买花成为了社会上的一种生活习惯,从平头百姓到皇帝都对鲜花青睐有加,真正应验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鲜花作为一种比较容易获得,又无比娇艳美貌的食物相信谁都会喜欢,当然啦,这也是在大家都吃得饱饭的前提下,才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生活中的自然美。

宋代人喜欢花,几乎到了一刻不离的地步,时时要把花戴在头上,这可不是女子的专利,古代女子簪花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是在宋朝男子也簪花,不但比女子戴得更多,也更讲究。新版《水浒传》中的西门庆一出场就头戴两朵绢花,对这个形象我们能轻而易举地感觉到西门庆轻浮、不安好心、憋着坏的个性,其实他的形象非常符合当时贵族阶层的潮流风尚,用绢花或者盛开的鲜花作为装饰品戴在头上,并不是吊儿郎当的一种体现。就连皇帝也会带着上好的鲜花和大臣们一起游园,还会把自己喜欢的花分给大臣们作为一种奖励,皇帝赏的东西自然是无上荣耀的,因此男人们头戴鲜花可是一件非常风雅的事情。宋朝无数词人雅士用鲜花为比喻写过不少流传千年的佳作,可见他们对花非常熟悉。

想想那些胡子花白、鸡皮鹤发的半大老头,你头上插一朵大红花,我耳边簪一朵大黄花,你夸夸这朵花好看,我说说那朵花美,现在想来确实是有点“辣眼睛”的场景。

北宋的名臣韩琦还有一个关于花的故事:韩琦在扬州当官的时候,官府里的花圃中盛开了一种非常罕见的双色芍药花瓣是黄色的,花边是烫金色的,于是摘下了四朵最美的芍药花分给官府里官职最高的几个人,分别是韩琦、王珪、王安石和途径扬州的陈升之,四个人欢欢喜喜把花戴,若干年后,四个人都前后当了宰相,不管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起码在当时人看来这四朵芍药花戴在头上给他们带来了好运。

一到百花盛开的季节,皇帝带着大臣在他私人的皇家林园里赏花就是当时最流行的休闲娱乐活动,大臣们跟着皇帝在园子里一走,觉得这园子不错啊?于是回去盖花园子,上行下效,连以清廉出名的司马光再也进城了盖了一座小小的花园子方便朋友来了随时能赏花饮酒。

有需求自然就有供应,整个宋朝上下都喜欢赏花,鲜花市场自然格外的红火,农民伯伯的田地里不再只种粮食蔬菜了,开始种起了鲜花,街上的大型店铺也不少花店,更多的是挑着担子卖花的卖花郎,文人士大夫们因为工作繁忙不一定有时间去赏花,只能看看街上卖花郎单子里的鲜花,买上一两朵簪在头发上聊以自慰。

在宋代能够靠宋人自己的技术培育出80多种新品种的花卉,洛阳的牡丹、扬州的芍药、成都的海棠在宋代已经是全国闻名的花卉,许多人都慕名前来一观,“花开时节动京城”在宋朝只是小景色,花开时节轰动全国的名花也不在少数。宋朝人爱花不是假的,他们爱花惜花,也是由于生活富庶了,恩格尔系数低了才能追求更高的生活品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