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官上书惹怒皇帝,充军时看到不一样的芒种节,当时还不敢写

嘉庆四年,太上皇乾隆终于驾崩。已经并不年轻的嘉庆皇帝终于可以独揽大权,真正成为清帝国的主宰。他毫不犹豫的将老皇帝的宠臣和珅下狱、抄家,获取了一大笔的财富,充实了国库。但是,清王朝危机重重的现实格局并没有改变,嘉庆皇帝摆出虚心纳谏的姿态,要仿效唐太宗,请天下臣民提意见。

当时他也确实做了不少事,河南偃师县民人杨道纯提出除积弊、固国本的建议,嘉庆表示赞许,直接让他从布衣当上了从九品的小官。然而,有一个人提出意见,却让嘉庆跳脚大骂。

原来这个人嘉庆很熟悉,他叫洪亮吉,曾经在上书房担任过皇曾孙奕纯的老师,现在正在参与编修《高宗实录》。他的职位虽然不高,却经常能出入皇宫大院,对皇帝的脾气秉性相当熟悉,又能翻阅《起居注》、奏折等一般人看不到的材料,对于大清的积弊是相当熟悉。所以,洪亮吉特地写出了《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

这篇文章相当精彩,主要是批评嘉庆的缺点:“一则处事太缓,一则集思广益之法未备,一则进贤退不肖似尚游移”。针对这些缺点,洪亮吉又提出了若干建议。

没想到,这篇上书刚刚提交,嘉庆看过以后勃然大怒,下令处斩。皇帝自己要别人提意见,为什么又出尔反尔呢?原来,嘉庆不过是图个虚名罢了,如果意见涉及朝臣的,他可以查处,如果是说他自己的,对不起,那还是要按“逆龙鳞”的大罪来办。

洪亮吉本来是必死的,朝廷中没几个人敢为他说情。只不过那阵子大旱,要处斩的前几天突然大雨,皇帝一时害怕,就特令“恩旨从宽,免死,改发伊犁,交将军保宁严加管束。”

发配伊犁,就是到新疆去戍边,这对于洪亮吉来说是很艰难的,因为他已经五十二岁了。他成名很早,在江南很有名气,甚至得到过袁枚的赏识。可是,他的运气在科举考试中不好,一直没有能及第,辗转成为多个高官的幕府。后来终于在乾隆五十五年一举考得榜眼,不过年纪也四十四了,更多的只是从事学问方面的工作。

没想到他这么不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官场之中也没有心机,如同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官员一样,天真的向皇帝进谏。虽然免于一死,发配新疆也算让他的官场之路走到尽头了。

在新疆的洪亮吉,也没有让嘉庆帝放心,皇帝特意嘱咐伊犁将军,要盯紧这个年老的刺头:“不许作诗,不许饮酒”。其实在乾隆的时候,就已经对伊犁将军规定过:

(充军者)或妄作诗词,编选诽言,或不安本分生事,及潜行逃走者,一面奏闻,一面正法,不得稍事姑容!

所以,洪亮吉在伊犁一路行来,看到与内地完全不同的瑰丽奇景,也不敢随便动笔。他自己后来回忆:

及出关后,独行千里,不见一人,径天山,涉瀚海,闻见恢奇,为平生所未有,遂偶一举笔,然要皆描摹山水,绝不敢及余事也。

不过,令人可笑的是,仅仅发配一百多天后,因为嘉庆皇帝又特意下旨,让他释放回籍,只是再也使用。这是为什么?原来,自从洪亮吉被发配充军后,朝野上下噤若寒蝉,都不敢上书言事,诏书上都说:“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

洪亮吉回到家中,一心教学育人。然而他对于新疆这一百多天的事情,印象深刻,历历在目。尤其是芒种之时,内地已经是气温显著升高,雨水充沛,甚至开始体验夏季的炎热,然而洪亮吉在新疆时,芒种时节甚至还遇到了大雪未停。为了纪念经历的奇景,他现在才敢写诗: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伊犁记事诗》

短暂的新疆之旅,让洪亮吉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一段时间。然而,人生的奇妙在于,如果没有经历这番磨难,又岂能写出传诵至今的佳句?

参考资料:《清史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