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这么多与《牡丹亭》相关的情节,你可能都不知道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爱情故事,宣扬“至情”,即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之作,难免也从其中吸收了不少精华,出现了多处与《牡丹亭》相关的情节。

《牡丹亭》第一次在《红楼梦》中出现,是在第11回,贾敬寿辰,宁国府排家宴,自然少不了听戏,在这里王熙凤点了一出《还魂》。这是《牡丹亭》中的一出,剧演柳梦梅梦见杜丽娘,魂牵梦萦,三年后,赴京应试时,无意间拾到杜丽娘的画像,发现原来就是他梦中的佳人。随着这两位梦中情人的相逢,原本因相思成疾,已经死去的杜丽娘竟然借画“还魂”了。

第二次出现,是第十八回,元妃省亲,点的第四出戏为《离魂》。这出戏与上面提到的《还魂》关系十分密切。讲的是杜丽娘游自家后园,看到满园春色、良辰美景,而而感慨自己年华虚度。之后便梦见书生柳梦梅,并在牡丹亭畔幽会。梦醒之后,一切的美好都没有留下半点踪迹,于是一病不起。

元妃省亲共点了四出戏,这四出戏唱完之后,元春犒赏龄官,并让她“再做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听后,便命龄官做《游园》《惊梦》,即杜丽娘游园与梦遇柳梦梅的故事。但是龄官却不肯,认为“此二出非本角之戏”,“定要做《相约》《相骂》二出”。《相约》《相骂》并非出自《牡丹亭》,而是出自《钗钏记》,相对比较热闹,不如《游园》《惊梦》婉转动人。

当然《红楼梦》写到牡丹亭,最出名的还是第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惊芳心”。这一回前面写黛玉正在葬花,恰好宝玉拿了《西厢记》给她看,并有宝玉“多愁多病的身”与“倾国倾城的貌”等语,早已触动芳心。宝玉被袭人叫走后,黛玉“自己闷闷的”,“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原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在演习戏文,正是《牡丹亭》的《游园》一出。

黛玉并未“留心去听”,然而“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样的句子,却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黛玉直感叹:“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

当听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一句时,“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由“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联想到“水流花谢两无情”的诗句,又想到“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词,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种种凑聚在一处,“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不少地方写到《牡丹亭》。第36回宝玉想起《牡丹亭》曲子来,想听小旦龄官唱一套“袅晴丝”。第40回行酒令,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第51回薛宝琴作诗谜《梅花冠怀古》,涉及《牡丹亭》中《写真》、《拾画》、《圆驾》三出戏。第54回,贾母叫芳官唱一出《寻梦》,只用箫和笙笛,馀者一概不用。这些对牡丹亭的挪用之处,都不是简单铺叙,而有助于情节的推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