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隐士的一句谶语,却是大宋命运的精准预测

道家隐士的一句谶语,却是大宋命运的精准预测

在中国古代,预言直说的叫算命,而不直说的则叫谶语。通常,道家隐士与佛家高僧在预言时爱用谶语。

宋太祖赵匡胤是个古代有名的政治家,黄袍加身后也希望赵氏天下万年不朽。作为皇帝,他更想知道自己的天下到底气数如何,能绵延到何时。于是,他便找了当时有名的一个学识渊博的道家隐士一一陈希夷。

陈希夷,又名陈抟,北宋著名道教理论家,相传紫微斗数及无极图说皆为其著

可别小看了这个陈希韦,他可是〞誉满天下的名人,世称〞希夷先生〞,非常善于相骨术,即根据个人的骨相预测个人的命运或事业的兴衰。但他通常不会直接给说出,而是用中国式的神秘预言方式一一谶语,告诫当事人。也因此,总是等事情出了之后,人们才会理解当初他所述谶语的真实含义。

据说,赵匡胤建立大宋后去找陈希夷,他们相谈良久,赵匡胤才说出他最想问的问题:大宋的气数。这可是个异常严肃的问题,赵匡胤可是当今皇帝啊,说实话吧,怕皇帝不乐意不高兴,一怒之下给自己带来厄运;说假话吧,那也是欺君大罪,更不符合自己的性格与内心,往后应验了,更是毁了自己隐士的一世英名,那可不划算。

为难之际,转身一想,谶语不就是最好的方式吗?既不违背自己的内心,也说了实话。于是,他便说了两句话给宋太祖,第一句是〞一汴二杭三闽四广〞,第二句是〝逢崖则止〞。

宋太祖一听,不明白。想问个明白吧,肯定又是一句〝天机不可泄露〞,干脆不问了。时间一长,成天忙于战争,统一天下,也就忘了。当时的人们,也不可能知道里面的真实含义。

可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两句话可不就概括了大宋的命运与气数了吗?

第一句〝一汴二杭三闽四广〞,指从宋太祖建立大宋(960年)至南宋灭亡(1279年)的四个都城,即赵匡胤建宋时定都汴梁;1127年靖康之变,金军虏走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康王赵构一路南逃,继位临安(曾为杭县,为都后更为临安,今杭州),是为南宋;

1276年蒙古大军攻占临安,5岁宋恭宗被俘,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恭宗弟赵昰为帝于福建,即为闽;而1278年福建失守,蒙古大军再度南下,宋端宋赵昰病死,陆秀夫等大臣护赵昺为帝于崖山。

而第二句,逢崖则止,已经出来了,崖山拥帝赵昰,肯定与此有关了。但更奇的是,公元I279年三月,宋元在崖山进行了最后的决战一一崖山海战,结果宋军大败,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昰端宗跳崖入海自杀,以死殉国,大宋也到此为止。这不就是逢崖则止吗?

真是一语成谶啊,大概大宋在崖山灭亡时,人们也就最终明白了老道士陈希夷的谶语真意了,而隐士早已西去,留下的是人们的惊奇和感叹。

《凭栏观史》特约撰稿人:威老师讲历史段子/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